《蛟龙行动》营销翻车,网友怒斥"当观众是傻子"
《蛟龙行动》营销翻车,网友怒斥"当观众是傻子"
距离2025年春节档还有不到十天,本应是各大影片全力冲刺的关键时期,但《蛟龙行动》却因一场"保密"营销翻车,引发观众广泛质疑。
"保密"营销引发众怒
事情源于《蛟龙行动》官方发布的一则宣传视频。视频中,导演林超贤和主演张涵予等人强调,由于影片涉及核潜艇题材,剧本包含大量机密信息,演员们只能现场手写台词,甚至在外国演员靠近时要迅速收起剧本。
这一营销策略显然用力过猛,引发观众强烈反感。有网友调侃:"既然那么保密,那就不看了,害怕嘴不牢",更有网友直言"演过了",认为这种营销方式没有必要,只会适得其反。
过度营销已成行业顽疾
这并非个案。近年来,电影过度营销现象屡见不鲜。比如《热辣滚烫》以贾玲减肥为噱头进行营销,虽然票房不俗,但引发大量观众不满;《前任3》通过"痛哭"、"芒果"等情绪营销手段虽然获得高票房,但被指营销过度。
电影营销专家指出,过度营销不仅会引发观众反感,还可能导致观众对电影内容产生过高期待,一旦影片质量无法匹配营销热度,口碑就会迅速崩盘。
春节档竞争下的营销困境
2025年春节档竞争尤为激烈。目前已有7部影片定档,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等热门续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营销中脱颖而出,同时又不引发观众反感,成为片方面临的难题。
营销的正确打开方式
专家建议,电影营销应该回归内容本质,避免过度营销和套路化。《流浪地球2》就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持续释放高质量物料,与观众真诚互动,最终实现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对于《蛟龙行动》来说,虽然营销翻车,但影片本身具有不少亮点:首部核潜艇题材、1:1还原潜艇场景、强大演员阵容等。如果能将营销重点放在这些实质内容上,依然有机会在春节档中突围。
结语
电影营销的目的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而不是制造话题。过度营销或许能带来短期热度,但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长存。希望《蛟龙行动》能从这次营销翻车中吸取教训,用更好的方式展现这部来之不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