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朗杖头木偶戏:千年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40: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朗杖头木偶戏:千年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5年1月11日,一场名为“新春·进莞来团聚”的迎春妙会在东莞记忆首开区盛大开幕。在众多非遗项目中,大朗杖头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大朗杖头木偶戏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这项传统艺术在当代的活力与创新。

大朗杖头木偶戏,作为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兴盛于唐代,主要流传于东莞各镇街。民国初期,巷头村陈满容成立巷头木偶剧团,后经陈镇波重组,更名为“新世界木偶班”,在香港广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巷头艺人先后去省木偶剧团、中山木偶剧团从事专业演出。经过数次解散与重建,如今的巷头木偶戏已成为巷头社区四大文化品牌之一。

大朗杖头木偶戏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表演时,艺人通过一根命杆和两根手杆来操控木偶,使其头、手、肘和脚等关节屈伸自如,能够做出挥袖、眨眼等细腻动作。木偶头像采用质地细软的枝松木雕刻成型,经过变形和夸张的艺术处理,再施以彩绘,服饰发饰精致,栩栩如生。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展现了艺人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大朗杖头木偶戏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陈绍初,带领着儿女、孙子三代人同台演出,积极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陈绍初的儿子陈伟明于2006年加入木偶戏队伍,通过进校园、参加文化演出等方式,不断扩大木偶戏的影响力。同时,大朗创新性地将毛织工艺美术与杖头木偶结合,设计出精美的毛织木偶,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在保护与未来发展方面,大朗杖头木偶戏已取得显著成果。2007年,木偶戏(大朗杖头木偶戏)第一批入选东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2年成功入选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陈绍初于2016年入选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伟明于2022年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保护措施为大朗杖头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朗杖头木偶戏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承载着岭南文化的精髓。它见证了东莞从古至今的文化变迁,展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通过一代代艺人的坚守与传承,大朗杖头木偶戏正以全新的姿态,继续在岭南大地上绽放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