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丙肝死亡822人,大环抑制剂研发提速
2024年丙肝死亡822人,大环抑制剂研发提速
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丙肝发病人数已达11.68万人,死亡人数822人,占病毒性肝炎死亡人数的84.05%。这一严峻的疫情形势,凸显了开发新型有效治疗药物的紧迫性。在这一背景下,大环抑制剂以其独特的药理特性,正成为攻克丙肝病毒的新希望。
大环抑制剂:介于小分子与生物制剂之间的新型药物
大环抑制剂是一类新型药物,其分子量介于传统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之间,兼具两者的优势。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大环抑制剂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而与生物制剂相比,它们又具有更好的细胞渗透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这些特性使得大环抑制剂在解决一些“不可成药”的治疗靶点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Circle Pharma:大环抑制剂研发的领军者
在大环抑制剂研发领域,Circle Pharma公司无疑是佼佼者。该公司近日宣布完成9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将用于推进其首个细胞周期蛋白A/B RxL抑制剂CID-078的临床开发。CID-078是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的大环化合物,在多种肿瘤类型中显示出临床前疗效,包括小细胞肺癌、三阴性乳腺癌等。
Circle Pharma的成功源于其创新的MXMO平台。该平台将计算驱动的基于结构的设计与先进的全合成大环化学相结合,能够准确预测化合物的细胞通透性,并优化其药理特性。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MXMO平台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理想活性的化合物,大大加速了药物研发进程。
现有丙肝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治疗药物是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虽然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存在以下局限性:
- 无法清除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 HBsAg清除率低
- 停药后易复发
- 长期使用副作用多
近年来,小核酸类药物(如Bepirovirsen)在CHB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效果。这类药物通过RNA干扰机制,靶向mRNA和pgRNA,有效抑制HBV抗原的产生和病毒复制。然而,它们在丙肝治疗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大环抑制剂在丙肝治疗中的前景
尽管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丙肝的大环抑制剂上市,但其在解决“不可成药”靶点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丙肝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前景。随着MXMO平台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的丙肝治疗药物。这不仅将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更有望彻底改变丙肝的治疗格局。
大环抑制剂作为一类新型药物,以其独特的药理特性,正在为攻克丙肝病毒带来新的希望。虽然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但其在解决“不可成药”靶点方面的优势,以及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的临床前疗效,都预示着其在丙肝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期待,大环抑制剂将成为未来丙肝治疗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