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春节祭祖仪式里的孝道传承
慎终追远:春节祭祖仪式里的孝道传承
春节祭祖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本文详细介绍了祭祖这一传统习俗的起源、意义、形式和具体仪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祭祖的起源与意义
祭祖,即祭祀先祖,俗称“做年夜”。祭祖是一种慎终追远的中国传统礼俗,是一项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是华夏民族在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从古至今,这种礼俗很盛行。
史前时期的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每年全球各地的华人都以各种方式进行祭祀。
本文所说的祭祖,是家庭祭祀活动,沿袭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他们认为祖先虽然过世了,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刻在关心和注视着他的子孙们,子孙们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祭祖礼俗不同,祭祖形式各异,但无论天南地北,国人过春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祖。
在时间上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有的在除夕午后进行祭拜;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在形式上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坟,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安放在正厅,摆上供品,然后按长幼顺序上香跪拜。
中国数千年来承袭的祭祖传统,其中有多重心理作用,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
祭祖的仪式与形式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就一般老百姓而言,就点烛上香、喊一声“请列祖列宗上座”,然后倒酒上菜,末了烧纸钱了事。
中国春节民俗祭祖,是华夏民族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一方面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使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在农耕地区,过年祭祖都在岁末二十八至除夕这几天。祭祀的形式依条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兴旺、财力殷实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家庙”,祭祖在“家庙”中进行。
一般人家的祭祖一般先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用炕桌抬一桌酒菜摆在坟前,称“给老祖宗送席”,而后磕头行礼,末了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用的“零花钱”。
大多人家祭祀则在家中进行,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先将香炉、香筒、烛台摆放正堂,按照已故祖先辈分摆放木牌位,上香摆供,全家大小依次磕头行礼。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旧时,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前上香、烧纸,烧纸时嘴里还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请求保佑的话语,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直到初五晚上,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
因祭祖寄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全发自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
祭祀祖先具有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社会的稳定。
中国春节民俗祭祖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
江浙沪地区的“做年夜”
中国江浙沪多地除夕祭祖叫“做年夜”,而且日子不是在除夕那一天,而是在腊月二十八以后除夕之前任何一天,还有在冬至以后除夕之前选择一天举行。如果这一天在立春之前做叫“腊更饭”,在立春之后做叫“春更饭”。
“做年夜”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九十点钟,在正屋里摆上一只八仙台,台缝必须对着大门,以区别于活在世上的人吃饭;台边放酒盅和筷子,对着门的一方不放;酒和菜都必须是热的,用老一辈的人来说,先祖门只是来闻一闻热气罢了。
“做年夜”烧的菜是一年中最好的菜,全鸡、全鸭、全鱼加蹄髈是必须的,以尽后辈的孝心。祭祖的菜是这一年中最好的菜,但相对现在家常菜也好不了多少,当然,这最好的菜最后还是给人吃的。
仪式开始,将门虚掩,点上香烛,当家人拿一柱香到门口,对着虚掩的门缝,一一叫已故先辈的尊号,请他们回来“入坐”。
酒过三巡后,全家人按辈份大小挨个儿磕头,辈分高的先磕,磕完了开始烧纸,旧时烧“锡箔”和“冥钱”,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改烧草纸,也烧一些纸糊的家具、房子什么的。
做纸糊的家具、房子之类叫“扎课”。曾几何时,有人开始烧纸糊的电视机、电冰箱之类,有人戏谑说:“看来阎王要投资造电厂了”,真是一语道破了迷信之天机。烧纸时烧得越旺越好,老一辈说那烧纸产生的“呼呼”声是先祖们的笑声,其实,他们不懂这是空气受热产生对流的缘故。
“做年夜“,在年夜前完成了最后一个必须做的事情,人们可以安心地坐下来准备吃年夜饭、守岁,迎接一年一度新年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