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I指标实战攻略:超买超卖与顶底背离的精准判断
RSI指标实战攻略:超买超卖与顶底背离的精准判断
在股票交易中,如何判断股价的相对高低?相对强弱指标(RSI)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析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RSI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在实战中的应用,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股价的买卖盘力量,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如果有一家公司,在2020年收入是$100000,你认为这个收入,是高,还是低的?
很显然的,此时的你没办法对这笔收入做出高低的判断,更不能进而做出投资决策,因为你现在掌握仅仅一个资讯罢了,没有任何其他参照物可以进行“比较”。但如果此时我再把这家公司过去3年的收入,一并展示给你看,这一次,你肯定能更有效地做出判断了,因为你有了参照物能比较,有了比较,你才能判断出收入的相对高低,得知了相对的高低,你才能做出更好的买卖决策,以上就是“相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交易的世界里,分析股票时,我们尤其需要这种“相对”的概念,否则很可能陷入“绝对”的概念盲区,导致交易的效率下降。
什么意思呢?
例如在技术提标中,假设我只让你看到区区一天的股价,你能否判断这算是股价的高位还是地位?
显然是不能的,就算能也是瞎猜的,而新手往往就是喜欢看这种“绝对”的价位来买股票,因此更高几率碰壁,相反的,如果我给你看的是这段日子所有的K线,你肯定就能很快地进行比较,并判断出目前的价位相对于之前的价位来说,已经算是“相对的低位”,得知了这种具备“相对概念”的讯息,你才能更高效地分辨出股票的趋势,而不是只以单一、绝对的价格来买卖决策、陷入“绝对”概念的盲区。
然而,很明显的只用股价本身的历史走势,来取得这些“相对的讯息”,对实战来说是低效益的,因为实战中股价可以有相对低点,还可以有相对低低点,可以有相对高点,也可以有相对高高点,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寻找其他技术指标的辅助,例如:均线、成交量等等。
这些技术指标的主要功能,就是协助我们逃脱单一绝对的视角,从“相对”的角度来判断股价的相对高低与强弱。
就像是开头提到的公司,如果除了收入外,我多给你看一份营业时间的数据,显示这3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公司能营业的时间减少了70%,但与此同时,相对来说,公司收入的跌幅居然只有30%。如此一来,反而意味着我的公司是成功付出了更少的时间,赚了更多的钱吗?这个收入其实还算是高的对吧?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事件能从多个角度来判断、比较,我们是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的,这就是技术分析工具存在的意义,在众多技术指标中,有个指标不仅能用来与股价做一个相对的比较,且它本身所计算的内容,也已经是具备着“相对概念”了,这个指标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RSI(Relative Strength Index)中文叫做“相对强弱指标”。
RSI是在1978年6月,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威列斯·维尔德所发明的,它的中文译名“相对强弱指标”这之中的“强弱”指的不是趋势的强弱,也不是什么成交量的“强弱”,单纯是指近期股价的“涨幅”相对于“跌幅”的强弱,这就是这个指标所独有的“相对概念”,能帮助我们看出近期买盘相对于卖盘何者更强势,在分析软件里,我们可以点击上方的“指标”,搜寻“RSI”就能找到这项工具,点击以后,它会直接显示在图表的下方。
先来认识一下RSI的公式,大家第一眼看公式可能有点乱,但其实只有两个数值要计算,就是“涨幅平均值”和“跌幅平均值”,我举例来说,现在画面中出现的14个数字,就是某一支股票,前14天股价的涨跌幅。第一天涨3毛,第二天跌4毛,第三天又涨5毛,一次类推下去,所谓涨幅平均值,就是把这14天股价的所有“涨幅”给加总起来,再除以14天,就能得出涨幅平均值,再来,把这期间的所有“跌幅”给加总起来,也除以14天,就能得出跌幅平均值,接着把这两个数值丢回公式,简单运算后,就能得出最终答案,也就是最新一天的RSI数值。简单的运算后,就能得出最终答案,也就是最新一天的RSI数值。
进一步来说,公式中的分子,是股价向上波动的幅度,分母则是这种股票向上波动的幅度加上它向下波动的幅度,因此我可以做个小结:RSI其实就是“股价向上波动的幅度,占总波动幅度的百分比”,当股价涨幅远大于跌幅时,RSI就会越高,反之则越低,由于再RSI的计算公式中,最后会乘以100,因此这个指数只会落在0~100的区间,不会有负数,也不会有超过100的数字,所以这个指数的底部是0,顶部就是100,50成为了中间值,意味着近期股价的涨幅与跌幅刚好相等。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RSI计算的是股票近期“涨”和“跌”的相对幅度。
所以当我们看到过高的RSI时,不能一昧乐观看到,或将之视为入场讯号,因为它对我们传达的讯息是:这支股票“近期的涨势远大于跌势”买盘力量远大于卖盘力量,因此也意味着股价很可能过热,大概率陷入了“超买”的阶段,见顶的风险因而增加,这时我们反而应该是考虑坚持股票或直接离场。
相反,过低的RSI则意味着近期股价的跌幅远大于涨幅,买盘力量远小于卖盘力量,股价很可能过冷,大概率陷入“超卖”的阶段,触底反弹的几率因而提升,可以考虑在低点部署,那么,多少的RSI才算是“过高”或“过低”呢?
传统理论认为,RSI超过70就算是“过高”,低于30则算是“过低”如果是介于30~70之间,则属于正常的范畴。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定义说:70以上的RSI就是股价的“超买区间”,股价见顶回调的风险增加。
30以下的RSI,就是股价的“超卖区间”,股价触底反弹的几率增加,超买和超卖,是RSI很重要的概念,大家必须牢记,如果指数落于30~70的区间,代表股价没有超买或超卖的迹象。
但是也要记得这个30和70的数字不是绝对的真理,你其实也可以认为RSI超过80才算超买,也可以认为低于10才算超卖。这些参数都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可以视自己的实战经验、需求或策略来调整,如果你想更改这个区间,可以吧鼠标移到指标上,右边会弹出几个选项,我们点击第二个符号“设置”,就可以开始更改上轨和下轨,例如我改成80才算超买,20才算超卖,这个区间就会扩大了,RSI 指标旁边有一个数字14,这就是RSI采用的“天数”,代表你拿最近14天的涨跌幅来做计算,大多数系统默认的天数都是14天,但天数的多少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市场上也有人用6天,也有人用9天,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自己,你的交易风格越“短线”就采用越短的周期,但越短的周期,也会让指标变得越敏感,起伏越大、杂讯越多,建议新手一开始还是采用14天就好,如果你想更改天数,一样可以点击指标旁边的“设置”就可以开始更改天数了。
现在来分享RSI在实战中的一些运用,先来谈第一个概念,就是刚刚说的“超买”和“超卖”这是RSI最基础的概念,也是不少短线交易者使用它的原因,因为短线交易很重视股票的“热度”而RSI隐含着股价热度的讯息,然而,实战之中,不同股性、不同地区的股票,超买和超卖的“标准”不全然一样,一些股票的RSI可以要到90才算“超买”,一些股票RSI可能要到20才算“超卖”,因此如果要提升这个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先严谨地审视每支股票RSI的历史走势,不能一概而论,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一般情况下我习惯是那80和20来作为RSI判准,当超过80的时候,我才会认为是超买,短线的风险增高,当低于20的时候,我才会认为是超卖,短线的机会增加。特殊情况下,例如2020年的大牛市,针对个别的超级强势股,我就会拿RSI90以上座位超买的区间,无论如何,RSI对我而言都只是“参考”罢了,不是主要的买卖依据,因为真如大家都知道的,市场可以有超买,也可以有超超买,市场上的超级强势股,总能在突破80以后,继续迈向90,甚至接近100。
例如如图这支,就呈现这样的RSI走势。如果我再它突破80以后,就趁“超买”而套利卖出,那我就会完全错过整段大暴涨。而即使是在RSI突破90以后才套利,我也会错过将近100%的赚幅。
同理而言,市场可以有超卖,也可以有超超卖。例如这支股票,解设我在RSI跌到20时,就趁“超卖”而捞低买入,它后续居然还可以跌到10,甚至步入个位数,进入超超超卖的区间,让韭菜被割得连根都不剩。因此,在做买卖决策时,我始终还是会回归K线本身、趋势形态、成交量等等,作为最主要的决策依据,否则很可能错过一些大行情,或跌入无底坑。
现在来谈RSI特有的第二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前面不断强调的:“相对”,前面我之所以花了一些篇幅去讨论公式,就是想让新手深刻地记住:RSI探讨的是近期买盘力量与卖盘力量的相对强弱,它跟很多指标不一样,它并不是只运算某个股票收市价的“绝对值”,也不是只看“涨”或“跌”其中一个方向的绝对幅度,因此RSI后续更顺利地发展出了“顶背离”和“底背离”的分析理念。
接下来给大家说明,所谓的顶背离,就是当股价一次次走向新高,而RSI在创出近期高点后,反而走出一次比一次低的趋势,这就是顶背离。这种现象预示着,股价大概率来到了顶部,随时可能见顶回调,交易者可以考虑坚持股票或全数落袋为安。
所谓的底背离,则是当股价一次次走向新低,而RSI 在创出了近期低点后,反而走出一次比一次高的趋势,这就是底背离,这种现象预示着股价大概率走到了底部。随时可能触底反弹,交易者可以考虑逢低建仓。
以上说的是顶背离和底背离的“现象”,但别后的原理是什么?
这就回到RSI的“相对”概念了,同样要回顾RSI的公式,它是计算了近期股价涨跌的“相对幅度”,也就是买卖盘的相对强弱,注意,是买盘和卖盘两遍,不是其中一边。因此在每一个股票的绝对高点位置,我们可以透过RSI得知每一个高点背后买卖盘的相对力道,纯理论比较模糊。
你可以尝试这样去想象:每一个股价顶部的位置,都有买家和卖家在相互斗争,在股价第一次走上高点时,RSI让我们得知,此时买盘力量相对于卖盘力量是强劲的多,然后在股价股价第二次走到新高点时,RSI却没有同步达到新高,这又让我们得知:这次新高背后的买盘力量相对于卖盘力量是比第一次来得弱的,再来看第三次,如果还是这样,就是更强烈的见顶讯号了。因为明明股价一直在创新高,但买盘力量相对于卖盘力量,却是一次比一次薄弱,呈现逐步递减。很可能意味着大资金已经默默流出,或是越来越缺乏资金流入,所以股价的动能逐步减弱,见顶回调的风险上升。此时交易者就可以考虑坚持或全数套利离场。
底背离的原理也一样,股价一次次地走向新低点,但RSI却没有同步走向新低,买盘力量相对于卖盘力量越来越茁壮,呈现逐步递增,很可能有大资金缓缓流入,因此股价的动能逐步上升、触底反弹的几率增加。此时交易者就可以开始考虑买入部署。
以上就是关于顶背离和底背离的原理说明。这是我认为RSI比较实用的分析模式,新手可以参考使用。
最后,再提醒一个细节,就是RSI并没有涵盖成交量(VOLUME)的计算,所以我们不能把“RSI高的股票”直接等同于“很多人在买卖的股票”,市场上还是可以有股价上涨幅度远大于下跌幅度,但成交量不多的股票,这两者不是必然的关系,请各位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