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公安“硬”核反诈!见面劝阻20.9万余人拦截金额1.22亿元
贵州公安“硬”核反诈!见面劝阻20.9万余人拦截金额1.22亿元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省公安机关积极采取措施,通过预警劝阻等手段,成功避免了大量诈骗案件的发生,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5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贵州公安工作5年成效新闻发布会。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杨晓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全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多破案不如少发案、多追赃不如不被骗”的理念,把做好潜在被骗对象预警劝阻作为“为民办实事”、减少案件发生、降低群众损失的关键举措。
发布会上,公安机关提出预警劝阻“六抓”措施,从规范见面、资金保护、通信保护、专业培训、案后复盘、机制建设六大方面推进预警劝阻工作专业化、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做到发现更精准、预警更高效、劝阻更及时,持续筑牢防骗的“铜墙铁壁”,最大限度帮助群众守住“钱袋子”。
2024年1月,毕节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接到群众正在遭受冒充客服类诈骗的预警指令后,反诈民警迅速与该群众见面并反复开展劝导,最终该群众停止了转账行为。
2023年以来,贵州公安机关共处置紧急高危预警指令23.4万余条,对20.9万余名潜在被骗对象开展见面劝阻,劝阻拦截金额达1.22亿元,有效避免群众遭受经济损失。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且手段和套路推陈出新,兼职刷单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冒充电商客服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因此,广大群众一旦收到公安机关电诈预警短信,或者接到“96110”来电,一定要及时查看和接听,切莫当作诈骗电话直接挂断,错过保护财产的机会;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做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就能最大限度防止被骗。
近期,一些犯罪分子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虚假贷款信息,以办理贷款需要“刷银行流水”等为借口,诱骗群众办理银行卡、电话卡,并用于群发诈骗短信、拨打诈骗电话以及转移诈骗资金。群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并提供了银行卡、电话卡,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所以,一旦发现有人正在实施上述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遭受电信网络诈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或96110咨询,配合并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同时,切记出租、出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发送短信、拨打电话、帮助转账等行为都是帮助诈骗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行为,切莫为了蝇头小利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