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粟米:五千年餐桌上的主食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41: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粟米:五千年餐桌上的主食传奇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被誉为“五谷之首”的粮食作物,它不仅养育了无数古人,还留下了丰富的饮食文化。这种作物就是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米。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古人是如何创意料理这款古老作物的吧!

01

粟的食用方法

烤炙:最原始的烹饪方式

在新石器时代,当古人还不会人工取火时,他们主要通过狩猎和采集食物。《札记·礼运》中记载:“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随着火的使用,人们开始尝试用火烤炙食物。为了使蔬菜、谷物等不方便直接用火烤炙的食物受热均匀,人类发明了“石炙法”。这种方法是将谷物磨碎后放在石板上再用火烤熟,石板作为良好的中介物,可以更好地使食物受热均匀。

煮粥:最普遍的食用方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陶器、铜器、铁器等不同种类的炊具被发明和应用。人们开始将粟米放入炊具中,通过煮的方式来制作熟食。《说文·䰜部》中记载:“䰞,烹也。从䰜,者声。煮,䰞或从火。䰞,䰞或从水在其中。”煮粥是粟米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先将粟米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炊具中,加入清水,用大火或小火煮熟即可。在古代,被称作“粥”的食物基本相当于现代的稀粥,若是煮得较为浓稠的粥则被称之为糜。《尔雅·释言》中解释道:“粥之稠者。”在其他一些文献上也曾经相关记载,如“厚曰饘,稀曰粥”,“ 餬、饘、粥,相类之物,稠者曰糜,淖者曰粥。餬、饘是其别名。”

不过古人可不会单单只食用简单的粟米粥,民间常见的做法是在粟米粥的烹饪过程中加入蔬菜和肉类一起食用,既提高了粟米粥的营养价值,味道也变得更加鲜美。加入菜、肉一起烹饪而成的粟米粥此时并不称之为“粥”了,而是被赋予了如“糂、䊤”等名称。在《墨子·非儒下》中曾经提到过:“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意思就是说,孔子在蔡、陈的时候粮食断绝了,因为没有米做粥饭食用,所以只能吃菜羹来果腹。《说文·米部》中也提到了“糂”——“糂,以米和羹也。”羹在古代是指用肉或者菜调和五味之后制作出来的汁汤,而糂指的则是把蔬菜和肉类混合制作出来的粥。

焖饭:更先进的烹饪方式

焖饭也是古人发明出来食用粟米的办法之一,焖饭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蒸饭,“蒸”则是比之前的“煮”更加先进的一种烹饪方式。古人焖饭的方式是先把粟米淘洗干净后放入炊具中,然后再加入适量清水,然后开始焖饭。如果焖多了饭,古人就会把剩饭保留下来,留待第二顿继续焖热而食,这种方法在当时称作“馏”。在《说文·食部》中曾曰:“馏,饭气蒸也。”《诗经·大雅·生民》中则写道:“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这里指的就是通过热蒸汽来加热烹饪食物的方法。在没有微波炉或者烤箱来加热食物的古代,古人要想把冷却的熟食重新加热,他们就会采取“馏”这种办法。

干粮:便于携带的食品

粟米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种食用方法之外,古人还会将粟米制作成干粮食用。制作过程是先把粟米做成熟饭,然后将粟米干饭暴干,也有一种做法是直接将粟米炒熟后再制作成干粮,这种干粮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捣碎成粉食用,方便快捷。在古代,用粟米或者用稻米、麦制作而成的干粮有着特别的称呼,即糗、糒、餱等。明代陈嘉谟所著的《本草蒙荃·粟米》中曾经提到:“小米……舂成粉……蒸作糗。”《释名·释饮食》中有“干饭,饭而暴干之也。”粟米所作的干粮由于其方便携带且可以直接食用,所以古人也常将其作为出行或者行军时的口粮。在《汉书·匈奴传下》中就曾经记载道:“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鬴鍑,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而在《左传·文公十二年》中则记载道:“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这里所提到的“裹粮”其实指的就是糗这种干粮。

其他食物

明清时期北方地区常见的食物窝头一般就是由粟米制作而成的。而汉代出现的食物黄粢食的原料也是粟米。同时,古人还会将粟米碾碎成粉后再与其他种类的面粉混合,制作成如窝头或饼之类的吃食。虽然用粟米做出来的普通食物口感一般,但是如果在粟米中添加糯米粉,再加入如莲子、百合等物制作出来的丝糕则成为了口感较佳的美味。粟米除了能够做成干饭或者小吃食用,还可以做成一种名叫“寒食浆”的饮品。寒食浆一般在夏季饮用,可以起到解暑的功效,味道可口。在《齐民要术》中曾经介绍过制作寒食浆的做法,最后的成品其实是一种可供饮用的带有酸味的饮品。当然,粟米除了可以制作成各种食物之外,也是古人酿酒和作醋的重要原料。

02

粟的文化意义

祭祀与节日

在古代,粟不仅是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还在祭祀和节日庆典中扮演重要角色。《诗经》中的“禾稷交茂禾穗熟,田禾溥茂粟禾盛”体现了其在古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此外,粟还常用于祭祀和节日庆祝等民俗活动。

经济地位

在秦朝时期,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魏晋南北朝时期,粟作发展达到兴盛,粟也相应成为了“五谷”之首。在古代社会,粟的产量和储备情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03

结语

粟,这种古老的粮食作物,不仅养育了无数古人,还留下了丰富的饮食文化。从烤炙、煮粥到焖饭、干粮,古人对粟的食用方法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同时,粟在祭祀、节日等民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都彰显着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今天,当我们品尝一碗香喷喷的小米粥时,不妨想象一下古人是如何在火光中烤炙粟粒,或是如何在炊具中煮出一锅香浓的粟米粥。这种跨越时空的美食体验,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