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蜂掌柜”与两当“狼牙蜜”:蜜蜂养殖业的双子星
长兴“蜂掌柜”与两当“狼牙蜜”:蜜蜂养殖业的双子星
在农村新型蜜蜂养殖领域,浙江长兴的“蜂掌柜”和甘肃两当的“狼牙蜜”无疑是两个耀眼的明星。它们不仅在当地实现了产业振兴,更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技术创新,为全国的蜜蜂养殖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长兴蜂掌柜: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轮驱动
长兴蜂掌柜位于浙江省长兴县,是一家集蜜蜂养殖、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轮驱动。
在技术创新方面,蜂掌柜负责人邱凯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改进养殖技术和生产设备。同时,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蜜蜂育种、疾病防控等领域的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面,蜂掌柜创立了独特的“1+N”培训模式。即以一个核心示范基地带动多个卫星培训点,实现技术的快速扩散。目前,蜂掌柜已累计培训3.7万余人,其中包括来自巴勒斯坦、南苏丹、乌干达、尼泊尔等32个国家的学员。这种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国内养蜂技术水平,也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开辟了新路径。
两当狼牙蜜:生态优势与品牌建设的完美结合
与长兴蜂掌柜不同,两当狼牙蜜的成功更多地依托于当地的生态优势和品牌建设。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蜜源植物丰富。特别是狼牙刺,这种独特的蜜源植物占据了所有蜜源植物的86%以上,为狼牙蜜的高品质提供了天然保障。
在品牌建设方面,两当县坚持走“生态+品牌”的发展道路。2020年,“狼牙蜜”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全国最早获得国家地标认证的蜂蜜产品。目前,狼牙蜜年产量已达480余吨,产值超过2100万元,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成功经验的共性与差异
尽管长兴蜂掌柜和两当狼牙蜜的经营模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成功经验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长兴蜂掌柜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两当狼牙蜜则注重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追溯体系。
其次,两者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长兴县通过人才政策吸引青年创业者;两当县则在资金奖补、保险支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
最后,两者都注重品牌建设。长兴蜂掌柜通过培训和示范,打造了“阳光掌柜”品牌;两当狼牙蜜则借助地理标志认证,提升了品牌价值。
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国家对蜜蜂养殖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2024年蜂蜜行业政策就从生产监管、技术扶持、全球开拓三个方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生产监管方面,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蜂蜜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这包括对蜂蜜生产基地的认证审核、对蜂蜜生产环节的检验检测、以及对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通过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蜂蜜产品的品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技术扶持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发展蜂业。这包括提供蜜蜂养殖技术培训、资金支持、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措施。此外,政府还建立了蜜蜂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蜂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升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蜜蜂养殖者的收入水平,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政府积极开展蜂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工作,加强对蜂产品出口的质量安全管理,提高蜂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还鼓励蜂蜜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促进蜜蜂产品的国际化品牌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蜂蜜行业的国际声誉和竞争力,还为中国农产品的“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启示与展望
长兴蜂掌柜和两当狼牙蜜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蜜蜂养殖提供了重要启示:
- 技术创新是关键。无论是养殖技术还是加工工艺,都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 人才培养是基础。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
- 品牌建设是方向。借助地理标志认证等手段,提升产品附加值。
- 政策支持是保障。政府的扶持政策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持续支持,蜜蜂养殖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长兴蜂掌柜和两当狼牙蜜这样的成功案例,在中国农村涌现出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