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营销新玩法:品牌纷纷"整活",玩梗营销成双刃剑
双十一营销新玩法:品牌纷纷"整活",玩梗营销成双刃剑
2023年双十一前夕,上海大学路上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仔卖艺大会"。从淘宝的"淘折"到卫龙的钢管舞,各大品牌纷纷祭出浑身解数,用一个个令人捧腹的梗,成功吸引众多人潮。
玩梗营销,品牌如何"整活"
在2023双十一期间,各大品牌纷纷开启"整活"模式。淘宝化身"淘折",背着KPI四处放狠话;卫龙则以"顶级性感辣条"之名,跳起妖娆的钢管舞;就连德佑也加入了这场狂欢,上演了一出"菊部追鲨"的戏码。
这些看似疯狂的举动,实则是品牌深谙年轻消费者心理的体现。通过网络流行语和幽默梗,品牌不仅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更是在激烈的双十一营销战中成功突围。
玩梗有风险,营销需谨慎
然而,并非所有的玩梗营销都能收获好评。2024年双十一前夕,京东与杨笠的合作就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京东在宣传海报中使用了"这个11.11跟着杨笠来京东买药"的文案,却招致大量网友的不满,甚至有人威胁要卸载京东APP。
这一事件凸显了玩梗营销中需要格外注意的两个关键点:
情绪价值:消费者在购物时越来越注重内心感受。任何可能引起负面情绪的内容,都有可能成为品牌的"雷区"。
文化敏感性:网络流行语往往带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群体属性。品牌在使用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引发的反应,避免踩雷。
双十一营销新趋势
2024年的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提前启动,堪称"史上最长双十一"。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电商营销的几个新趋势:
从价格战转向情绪营销:随着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降低,电商平台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用户的情绪体验。例如,淘宝通过公仔巡游、直播撒红包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线上线下融合:单纯的线上促销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如德佑的"义诊"活动、洽洽的"演我上班"等。
全渠道布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实现全渠道销售,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购物体验,已经成为品牌竞争的关键。
成功玩梗营销的关键要素
精准把握流行语:选择当下最热门、最能引发共鸣的梗。同时要注意时效性和地域性,确保目标受众能够理解。
适度创新:在原有梗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创新,避免陷入俗套。例如,淘宝将"KPI"与电吉他结合,创造出新的趣味性。
保持品牌调性:玩梗营销也需要符合品牌自身的定位。过度追求流行可能会导致品牌价值的稀释。
注重用户体验:所有营销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活动,都需要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双十一玩梗营销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传递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只有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