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FAO联合预警:全球鱼类数量急剧下降
《Science》& FAO联合预警:全球鱼类数量急剧下降
近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项由澳大利亚科学家主导的研究,揭示了全球渔业资源的严峻形势。研究发现,现有评估模型可能高估了鱼类的生产力,导致过度捕捞现象加剧。与此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报告也发出了警告:全球鱼类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全球鱼类资源现状
FAO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激增至2.232亿吨,比2020年增长4.4%。然而,这一增长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忧的趋势。2021年,在生物可持续水平范围内捕捞的海洋种群比例降至62.3%,比2019年下降2.3%。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鱼类种群正被过度捕捞,难以维持可持续的生产力。
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研究表明,北太平洋鱼类的体重正在萎缩,竹荚鱼在南海北部的适宜栖息地到2100年预计将减少16.93%至29.27%。这些变化不仅影响鱼类的生存,也威胁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可持续渔业:解决之道
面对日益严峻的鱼类资源危机,可持续渔业被广泛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持续渔业旨在确保溪流、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健康,以及鱼类和野生动物种群的健康和多样性。
传统土著知识为可持续渔业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例如,环太平洋北部土著居民的鲑鱼捕捞实践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这些传统做法强调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尊重和支持平衡的水生生态系统。
然而,工业化商业捕鱼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平衡。要实现可持续渔业,需要在政策、资金和渔业实践方面做出彻底改变。这包括:
- 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捕捞配额制度
- 采用环境友好的捕捞技术
- 保护关键鱼类栖息地
- 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公海保护区与国际协作
公海保护区是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但其效果受到区域渔业管理组织(RFMO)局限性的制约。目前,RFMO仅能管理5%的公海渔业资源,而95%的鱼类生物多样性未能得到充分保护。
正在谈判的BBNJ协定(关于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虽然回避了直接规制公海渔业,但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密切相关。如何在公海保护区内合理限制捕鱼,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行动呼吁
保护全球鱼类资源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 限制过度捕捞:制定科学的捕捞配额,禁止破坏性捕捞方式
- 保护栖息地:建立更多海洋保护区,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海洋碳汇
- 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公海渔业管理制度,促进信息共享
鱼类不仅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更是海洋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护鱼类资源,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