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债务人脱产:从认定到追讨的法律指南
揭秘债务人脱产:从认定到追讨的法律指南
债务人脱产是债权人最担忧的行为之一。本文将由资深律师全面解析脱产的定义、违法性、举证方式以及债务人如何证明自己未脱产等问题。
1. 什么是脱产行为?有脱产罪吗?
「债务人脱产」是指当债务人不愿意清偿金钱或其他类型的债务时,他们通过看似合法的方法将财产转移或减少,以规避债权人的追讨或强制执行要求。例如,将财产转赠或低价出售给他人是脱产的典型做法。
在当今社会,债务人恶意脱产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了防范诉讼前或诉讼进行中的脱产行为,可以在诉讼开始前向法院申请假扣押(针对金钱)或假处分(针对房屋、土地),以限制债务人对其财产的自由处分。
一旦债务人在诉讼结束后脱产,债务人甚至会触犯刑法第356条规定的损害债权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脱产罪」:这包括债务人在面临强制执行时故意损害债权人的权益,通过破坏、出售或隐藏财产行为,可被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万5千元以下罚金。
若要依据刑法损害债权罪起诉债务人,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 债权人取得执行名义:即法院确认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追讨债务(如本票裁定确定、民事确定判决等)。
- 债务人对其财产进行毁坏、处分或隐匿。
- 债务人具有侵害债权的意图(故意让债权人讨不到钱)。
需注意的是,刑法对损害债权罪设有10年的追诉期限。超过这个时限后,就不能再以损害债权罪起诉债务人。
2. 脱产真的有效吗?
脱产有可能不被发现吗?虽然有人寻求「脱产方法」或「如何合法脱产」来逃避债务,但事实上,所有脱产行为都有可能被法律追溯及制裁。
除了前述用刑法手段制止脱产行为,民法也提供了相应对策:
- 债务人通过赠与隐藏财产时(转移人与被转移人无对价关系):如果这导致债务人无法还款,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这一赠与行为,以保护自己的债权获得清偿。根据民法第244条第1项,债务人所为无偿行为,有害及债权者,债权人得声请法院撤销。
- 债务人通过买卖契约转移或隐藏财产时(转移人与被转移人有对价关系):这种情况下,必须证明在进行买卖时,债务人明知这将导致还款困难,且买卖契约的相对人也了解这种状况,才能请求撤销。根据民法第244条第2项,债务人所为之有偿行为,于行为时明知有损害于债权人之权利者,以受益人于受益时亦知其情事者为限,债权人得声请法院撤销之。
- 债务人与他人串通,「表面上」进行赠与或买卖,但「实际上」目的是脱产,而将财产藏匿在他人名下:像这种串谋为虚假的赠与或买卖行为,债权人可以主张民法第87条主张转移人与被转移人是假交易,这些行为无效,使财产返回债务人名下,以便强制执行可以顺利进行。
此外,民法第245条对第244条设有消灭时效(也就是脱产时间)规定:前条撤销权,自债权人知有撤销原因时起,一年间不行使,或自行为之时起,经过十年而消灭。
对方为了不付扶养费而脱产,怎么办?
假设铁牛与阿花离婚后,铁牛应每月支付阿花3万元扶养费。然而,阿花发现铁牛未按协议支付,甚至把自己的房产无偿转让给了现任妻子阿娇,并办理了产权转移。面对这种情况,阿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根据民法第244条第1项的规定,撤销铁牛的赠与行为,使房产回到铁牛名下,以利后续追讨。
- 向法院申请支付命令的请求,迫使铁牛支付应负担的扶养费。
保证人脱产怎么办?
保证人与连带保证人在法律上有所区别:前者是指当保证的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才需承担债款责任,而后者「即使债权人未先向债务人追讨」,也可直接向连带保证人要求偿还债款。
因此,对保证人来说,最佳的策略不是寻求脱产,而是谨慎考虑是否为人担保,以及该人是否值得信赖。
3. 怎么举证对方脱产?
(1)脱产如何举证?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刑法中损害债权罪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债务人有意侵害债权」。然而,我们通常无法直接知道一个人的想法。所以不论是在民事还是刑事诉讼中,我们都需要依据「客观事实」或「时间点」来推断「对方明显不想偿还债务」:
例如,将财产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贱卖通常被视作非常规交易,可能意味着债务人有意脱产,即有侵害债权的意图。
以之前铁牛和阿花的扶养费案例为例,如果铁牛长期未支付应负担的扶养费,并在此期间将其名下不动产赠与给现任妻子,这可能被推定为脱产行为。
虽然没有直接的「脱产查询」方法,但重要的是在「取得执行名义和相关文件后,可以向法院、国税局、监理站等机构查询债务人的财产」。一旦明确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就可以基于客观事实判断是否存在脱产行为,并通过假扣押、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等方式使债务人的财产无处隐藏。
(2)如何预防脱产?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区分两个时期:「脱产行为发生前」和「脱产行为发生后」。在脱产行为发生之前,如果债权人察觉到债务人有可能脱产的迹象,他们应立即向法院提出假扣押或假处分之声请,以阻止债务人处分其财产。然而,一旦脱产行为已经发生,债权人则需要通过诉讼过程来举证证明债务人的有偿或无偿行为是为脱产,并争取撤销这些行为之判决。
(3)老板用成立新公司的方式脱产,怎么追回欠薪?
当劳动者发现雇主通过成立新公司的方式脱产并拖欠工资时,他们应该妥善保存所有与劳动契约、出勤记录及工资相关的证明文件。一旦注意到雇主开始拖欠工资,劳动者应立即要求雇主提供无法支付工资的正式证明,这将有助于日后争取权益时作为重要的支持证据。
根据《劳动基准法》第27条的规定,雇主不按期给付工资者,主管机关得限期令其给付。如果雇主仍然未支付工资,根据《劳动基准法》第79条第2款的规定,雇主将面临新台币2万元以上至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4. 怎么证明自己没有脱产?
回溯先前提到的两个关键点:「客观事实」和「时间点」。若要证明财产转移不是为了脱产,这两个因素同样重要。例如,如果财产交易是公平的,并非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贱卖,这表明这是一笔真正的对价交易。此外,即使进行了财产转移,如果债务人名下仍有足够财产可以供债权人扣押来偿还债务,这也能作为反驳脱产的证据。以及「交易时间点」如果在「债务产生之前」,债务人的律师就可以此主张,债务人怎么可能未卜先知,事先安排好脱产。
5. 对方已脱产,该怎么办?
当对方已经没有名下财产,即便胜诉,您也只能获得一張「債權憑證」,無法通過強制執行追回款項。然而,不要過早放棄,仍有幾種方法可以嘗試挽回部分或全部損失:
向法院申请强制扣薪:这意味着法院可以从债务人的薪水中扣除一部分来还债。根据以往案例,法院可能每月扣除债务人1/3的薪金。如果债务人所在的公司不配合,例如协助债务人假装离职,一旦被发现,公司可能面临严重后果。
向法院请求撤销债务人的资产处理:如果发现债务人通过贱卖、赠与或信托等方式将财产转移给熟人,您可以根据民法第244条或信托法第6条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撤销这些交易,然后对这些财产提出强制执行。
提告债务人损害债权罪:在取得对债务人之执行名义后,一旦发现债务人有脱产行为,可以依据刑法第356条提出损害债权罪的告诉,这可能导致债务人面临最高2年的刑期。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无法证明脱产是故意的,对方可能被视作合法脱产。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免权益受损。
脱产在实务上相当常见,由于相关证据大多存在债务人方,所以债权人举证上常遇到许多困难,如何有效蒐集證據並且舉證成功,往往是案件的勝敗關鍵,如果讀者對於訴訟中準備哪些證據仍感到不確定,我們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您可以透過點選文章底部的連結,由我們的專業團隊提供針對性的建議和協助。
這就是關於脫產的所有資訊。如果您覺得本文有用,歡迎分享。如有進一步的疑問,也歡迎立即進行免費法律諮詢。
本文原文来自ezlawy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