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悸胸闷要警惕,儿童心律失常这样应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9: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悸胸闷要警惕,儿童心律失常这样应对

孩子有时候会觉得胸口不舒服,是心脏问题吗?其实很多症状都表示,有可能是心律失常。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信号发生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节律不整齐。

心律失常的分类

  • 快速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室颤等。
  • 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
  • 病理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心律失常的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而不同。轻微的心律失常可能无明显的症状,但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昏厥或猝死。

  • 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悸、焦虑不安、眩晕、晕厥、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
  • 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发作性晕厥或短暂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甚至死亡。
  • 早搏轻微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心悸、胸痛等。

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诱因

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多种多样,病因包括心肌炎、心肌病、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内分泌失调、药物副作用、手术及麻醉刺激等。了解并避免诱因,对于预防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诱因包括:

  • 情绪激动:如过度兴奋、紧张等。
  • 体力活动:如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等。
  • 饮食不当:如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 疾病因素:如感染、电解质素乱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

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心电图(ECG)或动态心电图监测、食道电生理检查及心腔电生理检查等检查手段。

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应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对轻度的心律失常予以对症治疗,或可采用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应及时就医,采取紧急措施,如电复律等。
  • 手术治疗:内科介入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能根治、愈合快等特点。快速型心律失较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部分室性心动过速、部分房颤、部分顽固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均可通过射频消融手术得到根治。

心律失常患者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2. 保持适度的运动,器质性心脏病病人最好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运动处方,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及时间。
  3. 饮食原则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少量多餐,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禁烟限酒,忌浓茶、咖啡等。
  4. 积极防治原发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贫血、甲亢、电解质紊乱等;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
  5. 用药管理:如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按时复查。
  6.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7. 病情监测:病人及家属学习测量脉搏和听心律的方法。如有任何不适,如心悸、胸闷、头晕等,应立即就医。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加强自我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
  8.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外出时,要携带保健盒,以备急用。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应随身携带诊断卡。

特别提醒:在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如心脏骤停等,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应持续进行急救措施,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心跳或被急救人员接手。

本文原文来自西安市儿童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