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理年龄有多成熟?心理学分析《小王子》!拒绝长大的人格无法维系关系
你心理年龄有多成熟?心理学分析《小王子》!拒绝长大的人格无法维系关系
大多数人都认为,在时间的洗礼下,我们都会渐渐走向成熟,变成大人该有的样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真正长大。
在很久以前,我们探讨过中二病的心理,指出这是一种“孩童向成人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某种心理状态。每个青少年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一阶段,他们开始产生自我认同,脱离父母的保护,逐渐实现个体化,最终走向成熟。然而,有一类人却不会这样成长。即使他们的生理年龄已经来到20、30岁,甚至是40岁,心理年龄依然停留在青少年阶段,内心仍然是个孩子,拒绝长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永恆少年”。
什么是永恆少年
“永恆少年”一词可追溯至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中,神话中有一位永远年轻的孩童神Puer aeternus,他被母亲的疼爱深深包裹,无法完成个体化进程,无法成长成熟。在拉丁文中,“Puer”是指男孩或少年,“Aeternus”是指永恒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永远年轻的男孩”,也就是“永恆少年”。
然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借用这个“永恆少年”概念,将其作为一种“心理原型”。之后,他的弟子玛丽-路易丝·冯·法兰兹(Marie-Louise von Franz)专门写了一本名为《永恆少年》的书,对这一心理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广泛传播。
“永恆少年”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指的是那些不愿长大、向往自由不受限,心智一直停留在少年阶段的不成熟的成年人。“永恆少年”并不局限于性别,它只是一种原型概念,无论男女都可能有“永恆少年”的倾向。
拥有“永恆少年”倾向的男性往往充满魅力,对大多数女性来说也是相当吸引人的特质。他们有孩子般不受限的思维,天真浪漫、天马行空,是勇于追寻梦想的理想主义者,抛开了大人现实无趣的社会枷锁,呈现出神秘斗篷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然而,这种“少年英雄”特质虽然很帅气、很棒,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困扰。不成熟、没耐心、无法承担责任,不断追逐和沉浸在未来美好梦想的世界中,是“永恆少年”的典型特征。
当然,无论是充满魅力的“少年英雄”特质,还是无法承担责任的“不成熟”思维,在17、18岁以下的青春期少年少女身上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到成年后,那就不太正常了。
简单来说,“永恆少年”就是指那些明明已经到了成人阶段,却只想永远待在小孩世界,一直享有“小孩特权”的成年人。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男性身上,“永恆少女”也同样存在。
永恆少年的问题
在《永恆少年》一书中,法兰兹博士利用了广为人知的童话《小王子》来分析这一心理现象。
《小王子》大家都看过吧,全世界被翻译成最多语言的书是《圣经》。据说,全世界被翻译第二多的书就是《小王子》了。所以《小王子》这么畅销,一定有它的寓意在里面。接下来,我们就从书中,一面了解《小王子》部分情节,一面剖析“永恆少年”的问题,目前可分4大问题。
1.活在孩童幻想中
在《小王子》故事的开头就是最经典的“蛇吞大象”的情节。在作者6岁时画了一幅画,“一条巨蟒,正在消化一头大象”的画。画完后他把这幅杰作拿给大人看,问他们这画可不可怕,然而大人回答的却是:“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当时作者就心想:“帽子?我画的是一条巨蟒啊。”于是作者只好再画一遍,把巨蟒肚子里面的情况画出来。大人看了第二幅画后,并没有对画做出评价,而是劝作者不要再画什么大蟒蛇了,还是专心学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吧。就这样,作者在六岁那年放下了画笔。
后来作者长大后,成为了一名飞行员。每当遇到他认为头脑还算清楚的大人时,就会拿出那保存着的一号作品来测试他们。但每次得到的答案总是“这是顶帽子”。接着作者就不和他谈什么巨蟒、森林、星星的,而是迁就他们聊些桥牌、高尔夫球、政治、领带……
分析
这个经典的“蛇吞大象”情节就是在说明“小孩和大人思维的差异”。小孩不受限的想象,相对只看到表面务实的大人。对故事作者来说,大人很庸俗和无趣,没人懂他。他也不想要融入这个无趣的大人社会,这就是“永恆少年”其中典型的思维。
我们接着看《小王子》的故事。成为飞行员的作者,有一天在执行任务时因飞机故障被困于撒哈拉大沙漠,而带的水只够撑八天。就在面临生死大事的时候,作者听到了一个细小的声音,“请……给我画一只绵羊吧”。眼前一个金发的小人儿站在前面,这就是作者和小王子的初次相遇。尽管奇妙与不解,作者还是掏出笔和纸给小王子画绵羊。作者接连画了三只绵羊,小王子都不满意。不过并不是作者画得不好看,而是小王子对第一只绵羊说,“不!这绵羊病了,我要健康的绵羊”,对第二只绵羊说,“这绵羊有角。我要的是绵羊,不是山羊”,对第三只绵羊说,“这绵羊太老了。我要一只能活很久很久的绵羊”。最后作者失去了耐心,于是就乱画了一个带有三个孔的箱子,告诉小王子,“这个箱子里,你要的绵羊就在里面”。没想到,小王子见到箱子非常满意,这正是他想要的。
分析
这个“画绵羊”的情节非常有趣。作者鄙视大人受限的思维,小王子却希望得到不受限的想象。两人刚好不谋而合。法兰兹博士分析,小王子其实就是对应作者“永恆少年”的意象,显露出童真浪漫和理想主义的倾向。“永恆少年”向往追逐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拒绝具体实实在在的落实限制。对于梦幻美好的向往,却总是不愿说清自己要什么,甚至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总希望别人“懂他”。这正是“永恆少年”的一大问题,拒绝长大,只想停留在孩童幻想阶段中。
2.个体现成长
慢慢靠着这只绵羊,作者和小王子的距离拉近了,作者也逐渐弄清楚了小王子的来历。小王子来自一颗名为“B612号”的小行星。小王子来到地球是要抓一只绵羊回去,那他要绵羊做什么呢?原来小王子住的“B612号”星球很小,只有一座房子那么大。有一天小星球上飘来了一颗可怕的种子,一颗“猴面包树”的种子。小王子必须趁种子还没长成树前就把它铲除掉。猴面包树是一种长在非洲的巨型树,如果持续让它在小星球上生长,整个星球将被它的树根搞得支离破碎,面临星球毁灭的危机。因此小王子需要一只绵羊,不时帮助吃掉这些猴面包树的幼苗。
分析
故事中“猴面包树”的情节隐喻“永恆少年”的无力承担和面对的个体现成长问题。小王子自己砍不了猴面包树,需要到地球找一只绵羊帮忙,但找的绵羊又是幻想中躲在箱子里的羊,很显然这是一种害怕面对、无力承担,逃到幻想世界的逃避行为,这正体现了“永恆少年”面临的个体现成长问题。
以法兰兹博士的观点,故事中“猴面包树”其实象征着“母亲”。“星球”象征着个体“自己”。小王子逃避自己无力阻止的“猴面包树”,也代表了想逃避一直无法处理好的母亲关系。
每个人出生时什么都不会,都会依赖于某个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在长到一定阶段后,个体就需要脱离这种依赖,实现独立,长大。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勇气和力量。然而“永恆少年”在面对这个“长大”的过程时却有障碍。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像小王子一样,想要砍掉树、找一只幻想中的绵羊帮忙,但始终没有真正解决这个“母亲情结”。
在荣格的观点中,解决问题并不是要砍掉树或断绝与母亲的关系,而是个体需要长出自己的力量。你有你的力量,照顾好自己的星球。猴面包树要不要存在是无关紧要的。这好比你的小行星土壤已经进化到无比松软或无比坚硬的程度,猴面包树的根须根本影响不到小星球。
这就是“永恆少年”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无法从照顾者的依赖关系中独立出来,存在很强的依赖性,也就是荣格所说的“母亲情结”。现代人所谓的“妈宝”,无法完成个体成长自然就害怕面对责任,每当面对挑战时就不会愿意尝试承担责任,而是找借口逃避。
3.亲密关系
小王子的小星球上不仅有猴面包树的种子落下,也可能有其他种子落下。有一天,一颗特别的种子落在了B612号星球上,一朵美丽动人的“玫瑰”出现在了小王子的星球上。从此,小王子被这朵独一无二的玫瑰深深吸引。小王子用尽全力去照料它,但这玫瑰却不容易伺候,不时需要清水浇灌,白天需要屏风遮挡,夜晚还要住在玻璃罩里,还时常对小王子说出任性撒娇的话语。玫瑰傲娇、虚荣、情绪化。尽管小王子深爱着玫瑰,但最终小王子还是受不了玫瑰,选择了离开。离开前,小王子最后一次为玫瑰浇水,盖上玻璃罩,拔掉最后的猴面包树幼苗,与玫瑰道别后,抓住飞鸟离开了B612号星球,来到了地球。
分析
故事中的“玫瑰花”其实隐喻着小王子的“亲密关系”问题。《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在现实生活中的妻子正好就叫做Rose玫瑰。在作者眼中,妻子就像那朵玫瑰一样,傲娇、情绪阴晴不定、让他受不了。而作者本身是一名二战的飞行员,可想而知每次执行任务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作者却宁愿飞行,都不愿待在家,就像小王子离开玫瑰一样。
事实上,在故事中,小王子和玫瑰是深深相爱的。在小王子离开前,玫瑰曾对小王子说:“以前我真的太傻了,请求你的原谅。你一定要快乐起来。”小王子也一样,在离开后才开始感叹“我那时什么也不懂!”“我应该根据她的行动,而不是根据她的话来判断她。”“我本应看得出她耍的那些小花招,后面隐藏着的一片柔情。”“花儿是多里外不一致!……”
两人并不是不爱对方,而是当时不够成熟,不知道如何相爱。很多爱情也是因为个体没有成长完整,双方都不够成熟而分开,这也是“永恆少年”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无法处理好“亲密关系”。
故事
小王子来到地球后,并不是一下就在沙漠遇到作者。在之前,小王子在地球上碰到了各种让他大开眼界的事件,其中之一就是小王子来到了一座“玫瑰花园”。这时他才惊诧,在他星球上声称自己是天下独一份的玫瑰,在这座玫瑰花园就有几千朵,而且朵朵相同。受打击的小王子倒在草地上哭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告诉了小王子“驯养”的道理:“对我来说,你只是众多小男孩中的一个。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众多狐狸中的一个。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可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了,成为彼此世界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分析
这里所说的“驯养”有不同的解读。法兰兹博士认为是“彼此产生连接”的意思,即使我们都是千万中的一个个体,但当彼此相遇了,投入了时间,产生了连接,对彼此来说就是独一无二的了。正是因为投入了时间,彼此才变得那么重要。
故事
小王子和狐狸深入交谈了很多。最后,小王子听懂了狐狸的话,打算回去找他的玫瑰。狐狸问小王子是否可以“驯养”自己。小王子说:“我很愿意,可是我没有很多时间。”尽管狐狸感到失望,但在分别前还是送了一个“秘密”给小王子,也是大家常听到《小王子》中经典的一段话:“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楚。”
分析
这里也揭示了“永恆少年”的一个问题。故事中,小王子忽略了一件事,在他与狐狸的深入交谈过程中,其实彼此已经相互“驯养”。小王子向狐狸倾诉自己的问题,狐狸告诉小王子关于关系的道理。然而,最后小王子只顾着回去对玫瑰负责,却忘了自己和狐狸早已建立了联系。
这也是在关系中不成熟的表现。看不到和放弃现在已成熟的联系,反而去修复上一段不成熟的联系。这里也提醒我们,现有的关系我们就应该好好承担应有的责任,过去的联系,就让它过去,不要恋恋不忘。
4.应对困难的方式
到了故事的结尾,作者发现小王子正与“蛇”达成某种协议。“蛇”是小王子抵达地球后遇到的第一个生物,“蛇”告诉小王子,它可以帮人们回到原来的地方。最后小王子回到沙漠找到蛇,一道黄色闪光出现在小王子的脚踝旁,很快他就像一棵树缓缓地倒下了。
分析
其实小王子抓住候鸟来到地球,他也一样可以抓住候鸟回去,但他选择的是找蛇帮忙,选择一种最不确定的方式,说不清的方式离开。
当然,并不是说“永恆少年”最终都会选择极端像死亡的方式应对,而是说明他们直到最后依然不愿承担责任。不管是“个体现成长”还是“亲密关系”,都选择模糊飘渺,逃到另一个空间的方式应对,这也是“永恆少年”面临的第四个问题。
总结
总结来说,“永恆少年”是指那些不愿长大,向往自由不受限,心智一直停留在少年阶段的不成熟的成年人,不限男女。
而“永恆少年”象征性的问题主要有4个:1.拒绝长大,只想活在幻想中;2.依赖性强,个体现成长障碍;3.不懂得爱,亲密关系障碍;4.不愿承担责任,应对困难的方式逃避。
当然,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并没有详细阐述《小王子》和“永恆少年”的全部内容,比如小王子在到达地球前还访问了其他不同的小行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大人们等。此外,这里也仅简单提到了“永恆少年”的恋母情结和现代人向往自由、不愿承担责任的现象,是否越来越多“永恆少年”的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抛弃童真,都成为无趣的大人。而是应该在保留一些童真的同时,也要长出大人该有的肩膀与力量。
不管怎样,最后还是给可能有“永恆少年”倾向的人一些建议。根据荣格的说法,要跨越“永恆少年”的障碍,“就是去工作、去受苦”“真正的脚踏实地”“才能让人生完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