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霉素残留超标,食品安全再敲警钟
土霉素残留超标,食品安全再敲警钟
近日,多地食品安全抽检结果引发关注。2024年3月,德安县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显示猪肉中土霉素残留符合标准。然而,2024年11月,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发现13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涉及土霉素残留超标。这一发现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土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兽用抗生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水产养殖和畜牧业中,土霉素被大量使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使用10万至20万吨抗生素,超过四分之一在中国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约30%-90%的抗生素以原药形式排放到环境中,特别是当动物粪便施用于农田时,大量抗生素的流入可能会破坏自然微生物生态系统,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土霉素残留对人体健康存在多重威胁。首先,长期低剂量摄入抗生素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其次,抗生素残留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肝肾功能,引发过敏反应,甚至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此外,土霉素还可能导致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及骨骼生长抑制。
面对日益严峻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政策。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明确规定了土霉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同时,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也对相关药物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抽检力度,如海南等地的抽检行动就是具体体现。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关于无抗生素猪肉的讨论热度持续上升。许多用户表示愿意选择无抗生素、无镇定剂、无重金属的健康猪肉,甚至有用户呼吁“用生命捍卫食品安全”,强调食品安全关乎14亿中国人的健康和民族兴衰。
面对土霉素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挑战,我们需要多管齐下:
- 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 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减少抗生素依赖
- 提高消费者意识,选择安全食品
-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无小事,土霉素残留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安全,让每个人都能放心食用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