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全感、亲密感、意义感:林徽因梁思成的爱情密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1: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全感、亲密感、意义感:林徽因梁思成的爱情密码

一直都很喜欢林徽因,这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对生命清醒,对生活浪漫,对人至情至性。
她才情横溢,集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于一身。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说的就是她。
在她一身的传奇故事中,和梁思成这段佳偶天成的结合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梁林两家是世家,192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双方家长的同意下,正式开始交往。
1924年,他们一起相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开始了海外留学生活。
1928年,24岁的林徽因和27岁的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
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安稳的静好岁月,还是兵荒马乱的艰难时光,他们都给与对方至死不渝的爱和陪伴。
林徽因对爱情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 “爱是什么”。
01
爱是给对方安全感,是一生守护
爱是什么,爱是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爱是“我不会离开你”。
林徽因说:
“你确定他不会离开,这是安全感,你确定自己不会离开,这是归属感,双方都确定不会离开,这是幸福感。”**
安全感是一段感情的基础,就像是两个人手牵手走在人潮汹涌的街道,你牵着他的手,知道他不会放开你的手,知道他不会离开你,这就是安全感。
林徽因集美貌与才气于一身,在当时有很多追求者,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为了追求林徽因不惜要与结发妻子离婚。
但是林徽因明确拒绝了他,坚定地选择了梁思成。

▲年轻时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在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前一晚,梁思成也曾这样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笑了笑,只说了一句:“答案很长,我用一生去回答你。你准备好听了吗?”
这个关于爱的回答,她用了27年来诠释,爱是“我不会离开你”。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梁林一家子开始流亡生活。颠沛流离的生活导致林徽因的肺病越来越严重。
晚年,梁思成不离不弃地照顾着林徽因。
据梁思成的儿子回忆,梁思成为照顾林徽因,学会了静脉注射,俨然成了个全职护士。不仅如此他还承担起了家务,缝衣服、补袜子都是梁思成。
直到1955年,被肺病折磨半生的林徽因去世了,他们做到了相守一生,把爱情里的安全感诠释到了极致。
02
爱是给对方亲密感,是举手投足的惦记
爱是什么,爱是给对方浓浓的亲密感,爱是“要多甜就有多甜”。
亲密感是亲密关系的核心,是给予对方关心和在乎,是爱自然而然的流露与显现。
简奥斯汀曾说:“真实的情感,是不需要言语的。”正如林徽因说的那样,爱是下意识的惦记。
林徽因说:“真正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腻歪的情话和昂贵的礼物,而是下意识的惦记,满眼的怜惜、看得见的在乎、可以沟通的灵魂,以及别人给不了的安宁。”
林徽因和梁思成不正是如此吗?他们的恋爱故事要多甜有多甜。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精修建筑期间,梁思成在外人面前称林徽因为“林先生”,单独相处时叫“徽因”或“徽”。
特别的称呼是亲密感必杀技。
在建筑作图方面,梁思成画的线,干净准确。
林徽因则是“激情的创作者”,每次作业时,她总是极快地将草稿完成,却没有耐心去完善,烦躁起来就弃笔而去。
一旁的梁思成早已习惯夫人的“小任性”,他宠溺一笑,拾笔将夫人脑中的构想变为精确的图纸。
图纸完成后,林徽因又“呼”的一下冒出来,带着小零食来"讨好"男友。
周围留学生羡慕地说:“思成,你就宠她吧。”
梁思成笑道:“在我面前,她可以不讲理。”
林徽因是美术系的高材生,作画水平自然也不会差,其实这何尝不是她对梁思成的一种“撒娇”呢。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宠溺连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弟弟梁思永都看不下去了。
平时,梁林二人会约好同行去图书馆学习,可每次出发前,梁思成必定得等上许久,但他从未不耐烦,他包容林徽因的所有“坏习惯”和“小任性”。
梁思永调侃他们写了个对子:“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
罗兰这样形容爱人的状态:“当你真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会忘记自己的苦乐得失,而只是关心对方的苦乐得失的。”
爱情是一场关于亲密感的交流,在无声中传递爱意。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一次眼神交流或者一次微笑的对望,便能读懂对方的心意,每一个情感细节都在默默地守护和滋养着彼此的爱。

▲老年林徽因和梁思成
03
爱是意义感,是共同实现人生意义
爱是什么,爱是在一段关系中实现双方的人生意义。因为爱,更加保持对生命的热忱和探索。
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我,在一段关系中感受热爱生命带来的体验,正是爱情最好的样子,也是爱情的意义。
林徽因说:“爱情的美好,在于你们共同面对生活的凤凤雨雨,而不是让你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还没结婚前,林徽因和梁思成常常会探讨生活和未来。
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她想要做一位建筑师。
在民国这个半封建时代,女孩子要做盖房子的事,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梁思成还是尊重并支持爱人的理想,也将建筑专业作为他的留学方向。
1923年,这对恋人,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共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一起学习建筑。
梁思成因为林徽因而选择建筑学,从而成就了一个世界著名建筑学家。而林徽因也因为梁思成的一路支持,成就了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莎士比亚说:“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共同的话语,共同的人生追求让这个两个灵魂更加契合。
1949年,新中国成立,林徽因和梁思成也因当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造诣,被共同邀请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梁思成在《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前言中这样深情告白:“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和旧日的同窗林徽因。20多年来,她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中不懈地贡献着力量。”
这对默契的恋人,共同谱写了爱的真谛:通过爱,成就更好的自己。
写在最后
1955年,林徽因病离世。
那日凌晨,林徽因躺在病床上,被重病折磨得十分虚弱,她虚弱地说:“我想见一见我丈夫梁思成,我有话要对他说……”
“夜深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护士随口附和道。
林徽因就这样带着遗憾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次日,梁思成扑到遗体前,放声痛哭。
这段缠绵的民国爱情故事画上了句点,却流传在每个人心中。
他们让我们领悟到,爱是信任与稳定,是惦记与思念,是支持与成就。真正的爱,它是安全感、幸福感、意义感于一体的共鸣。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个高度匹配的灵魂用一生诉说了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的故事,向世人书写了“爱”这个名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