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冠心病患者如何科学减压?
专家支招:冠心病患者如何科学减压?
冠心病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近日,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专家郭卿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心理调节和压力管理方法。他强调,通过科学的康复锻炼、合理饮食管理和专业的心理辅导,冠心病患者可以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双心护理:关注心脏与心理的双重健康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50%,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烦躁、易怒等。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使病情加重。因此,医学界提出了“双心护理”的理念,即同时关注患者的心脏病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在“双心护理”的框架下,医护人员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进行运动风险评估与监控,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并在运动后进行跟踪与调整。这种全面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科学运动:安全有效的减压方式
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通过增加体力活动和参加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肺耐力;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支架内狭窄,运动还可增加心肌缺血阈值,改善心肌灌注。改善心脏功能储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基于运动疗法的心脏康复可使心肌梗死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平均降低47%,心源性死亡降低36%,全因死亡率降低26%,二次分析还发现,即使是短期 (3个月)的心脏康复也能改善远期 (1年或更久)预后。
但是,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遵循科学的运动三部曲:
准备活动(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5-10分钟。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
运动训练:
- 有氧训练:方式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运动频率3-5次/周。有氧训练可以增加心脏的容量负荷,使冠状动脉管径增大,弹性增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代偿性的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供氧能力。
- 抗阻运动:即一系列中等负荷、持续、缓慢、大肌群、多次重复的阻抗力量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利用自身体重(如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每次训练8
10组肌群,躯体上部和下部肌群可交替训练,每周23次。切记运动过程中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 - 柔韧性训练:每一个部位拉伸时间6-15秒,逐渐增加到30秒,如果可以耐受可增加到90秒,期间正常呼吸,强度为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觉疼痛,每个动作重复3-5次,总时间10分钟左右,每周2-3次。
- 放松运动: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者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可持续5-10分钟,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只在感觉身体状况良好的时间里进行运动,避免身体状况不良或睡眠不足的日子;
- 不要在起床或饭后马上运动,最好在 1~2 小时后开始;运动时要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
- 注意补充水分,运动前要补充 100ml 水,运动中每30分钟要补充一次 50~100ml 水;
- 注意运动中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晕、眼花等症状要立即中止运动,如果休息片刻症状仍无缓解,则需与医生联系。
心理干预:全方位的身心关怀
除了运动康复,心理干预也是帮助冠心病患者减压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负性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我效能,进而降低对心血管健康的不利影响。
动机性访谈(MI):这种心理咨询技术旨在增强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的动力。例如,针对有吸烟、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动机性访谈可以有效激发他们进行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放松训练与冥想:通过缓解肌肉紧张和调节呼吸,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此外,正念冥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而对心血管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药物干预:
- 抗抑郁药物:对于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这些药物不仅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还可能间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然而,药物选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与心血管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 抗焦虑药物:对于焦虑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有助于缓解急性焦虑发作,稳定心率和血压。但长期用药需谨慎,因可能存在成瘾性和其他副作用,应在医生的密切监控下使用。
- 生活方式干预:
- 运动疗法: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不仅有助于心血管健康,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这些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规律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糖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饮食管理:双心医学中,推荐富含Omega-3脂肪酸、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的饮食,如地中海饮食,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此外,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有助于防止情绪波动和心脏健康问题。
- 睡眠管理:睡眠质量的提高是双心医学中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恢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缓解压力和焦虑症状。建议采用规律作息、睡前放松、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整体健康状况。
- 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建议通过家庭治疗,可以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支持,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心理和情感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或者参与支持性团体,有助于患者分享治疗经验、缓解孤独感,并从他人身上获得积极的鼓励,增强患者的社会联系。
结语:科学减压,助力康复
冠心病患者减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运动康复和心理干预来实现。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冠心病患者应重视心理压力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缓解压力。这不仅能改善病情,还能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