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螺内酯能代替抗生素治疗痤疮吗?长期数据显示清除率高达96%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04: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螺内酯能代替抗生素治疗痤疮吗?长期数据显示清除率高达96%

痤疮作为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影响了85%的青少年,且持续到患者成年。局部治疗通常对轻度痤疮有效,但中度至重度痤疮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全身药物治疗。其中,口服抗生素治疗是最常见的痤疮全身治疗方案,而临床上抗生素的处方时间往往比指南中建议的要长,可能会导致抗生素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发生耐药性。

最近一项针对痤疮患者及其父母的调查发现,比起口服抗生素,近75%的参与者表示更喜欢有效的、不含抗生素的治疗方案。成年女性的痤疮主要是由激素引起的,因此,对于女性痤疮患者,螺内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因为其有抗雄激素的作用。

目前来说,与口服抗生素相比,螺内酯在痤疮中的使用相对不足;口服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是螺内酯的3-7倍。仅32%的抗生素使用者知晓非抗生素替代药物,如螺内酯。螺内酯的有效性实际如何呢?我们可从现有的文献数据中一探究竟!

螺内酯治疗成年中度痤疮女性,疗效优于多西环素

对于中度至重度成年女性痤疮,目前批准了4种不同类型的全身治疗方案,但这些方案都不甚完美:

  1. 四环素类药物:这类药物可能会改变皮肤微生物组,并导致细菌耐药性,有非临床反应的风险;
  2. 锌盐:主要针对痤疮的炎症病变,但被认为不如四环素有效;
  3. 异维A酸:据报道具有致畸性和潜在的抑郁症风险;
  4. 抗雄激素,如醋酸环丙孕酮,似乎与脑膜瘤有关而不建议用于痤疮。

多西环素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一种四环素衍生物,至今仍是治疗痤疮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可作为痤疮治疗效果的“参比”药物。而螺内酯作为一种利尿剂在老年患者中也使用了近60年,其在成年女性痤疮领域中的使用通过与多西环素进行对比而得以证实。

JAAD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对照、随机、双盲、平行的前瞻性研究中评估了螺内酯与多西环素治疗成年女性痤疮的疗效。

该研究将133名患有中度痤疮的女性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接受多西环素和过氧化苯甲酰治疗3个月,然后接受安慰剂和过氧化苯甲酰治疗3个月;另一组接受螺内酯和过氧化苯丙酰治疗6个月,治疗成功的患者继续单独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或螺内酯治疗6个月。

结果显示,螺内酯在治疗第4个月时的表现更好,且在治疗6个月后显示出比多西环素更高的治疗成功率(p=0.007);与多西环素相比,螺内酯在以上2个时间点的治疗成功率分别高1.37倍和2.87倍。

患者使用螺内酯后,成年女性痤疮评分(AFAST)和痤疮病变评分量表(ECLA)评分以及病变计数的改善更显著;在第4个月和第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更好。此外,螺内酯的耐受性很好。此项研究表明,在患有中度痤疮的成年女性中,螺内酯治疗明显比多西环素更成功,耐受性也很好。

长期螺内酯治疗女性痤疮:清除率达96%!

目前评估螺内酯治疗痤疮有效性的随机试验数据有限,仅有几项大型回顾性综述支持其有效性:大多数患者服用螺内酯后病情有所好转,多达三分之二的患者病情完全好转,不良反应、复发和停药的发生率较低,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月经不调;与口服四环素类抗生素相比,螺内酯治疗可能具有更高的长期药物使用存活率和相似的治疗转换率。

然而,既往对于螺内酯疗效的评估仍不够全面,如对躯干痤疮的长期临床结果并不清晰。对此,近期一项回顾性研究更全面地对常规临床实践中接受螺内酯治疗的患者的结果进行了描述,包括治疗的长期临床结果。

该研究纳入403例口服螺内酯治疗痤疮的成年女性患者,中位年龄为26岁(四分位距22.0-29.5),32例(7.9%)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371例(92.1%)曾接受过局部异维A酸治疗,254例(63.0%)曾接受过口服抗生素治疗,68例(16.9%)曾接受过异维A酸治疗。

结果显示,在痤疮患者中,患者的面部、胸部和背部的痤疮综合严重程度量表(CASS)评分别平均下降了0.8[95%置信区间(CI)=0.7-0.9]、0.3(95% CI=0.2-0.4)和0.4(95% CI=0.3-0.5);75.5%、84.0%和80.2%的患者面部、胸部和背部的痤疮分别减少或完全清除(CASS评分为0)。

在可随访的患者中,73例(20%)患者的痤疮在35.9个月后清除,125例(40%)在68.9个月后清除,152例(53%)在9~11.9个月后清除。至2年随访期结束时,共有217例(96%)患者的痤疮已清除(图1)。


图1 可供随访的患者在随访时的清除率(蓝色:过去清除的;绿色:最新清除的;灰色:未清除)

最常见的螺内酯初始剂量为100mg/d,共346例(85.9%)患者。随访后129例(37.3%)患者保持在100mg/d,175例(50.6%)增加至150-200 mg/d,32例(9.2%)下降至25至75mg/d。

在开始服用螺内酯25-75 mg/天的患者中,11例(55.0%)患者在随访后保持在25-75mg/d,6例(30.0%)增加到100mg/d,2例(10.0%)增加到150-200mg/ d。在开始服用螺内酯150-200mg/d的患者中,33例(89.2%)保持在150-200mg/d,3例(8.1%)下降到100mg/d,没有患者下降到25-75mg/d。

随访患者中(n=227),有93例患者在研究期结束时停用了螺内酯。停用螺内酯最常见的原因是痤疮清除率(n=41;44%),仅21例(23%)患者停用是由于不良反应(15例非经期,6例经期)。非经期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尿频、疲劳、皮肤干燥、焦虑和腹痛。

小结

越来越多的文献提供数据支持螺内酯治疗女性痤疮患者的有效性,包括长期有效性,且螺内酯用药耐受性良好,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用的停药率较低。螺内酯作为一种新选择丰富了成年女性痤疮患者的用药选择,可满足部分患者不适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选择。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