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立春遇五九尾,倒春寒要来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立春遇五九尾,倒春寒要来了吗?

引用
腾讯
14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1A03VSZ0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09A08FIC00
3.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403/t20240315_6127622.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F3608L0525RS7P.html
5.
https://www.sohu.com/a/814194245_122037225
6.
https://www.sohu.com/a/836436947_121692947
7.
https://ls.chiculture.org.hk/tc/taxonomy/term/157
8.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mtjj/202501/t20250109_6782959.html
9.
https://www.cma.gov.cn/ztbd/2024zt/24nyqxbz/24nyqxbz_zixun/zx_chun/202403/t20240318_6132645.html
10.
https://news.lnd.com.cn/system/2025/01/02/030496500.shtml
11.
http://www.news.cn/local/20250203/79010c180c024b6abc56033247f48abd/c.html
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7/00/1367418_1134269670.shtml
13.
https://www.ctdsb.net/c1716_202501/2347852.html
14.
https://cncx.gov.cn/gongkai/show/20240222153305385.html

2025年的立春有些特别。2月3日22时10分,农历正月初六,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标志着立春的到来。这个时间点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是自1900年以来最罕见的“早立春”。

为什么说今年的立春如此罕见?这要从干支历说起。2025年是乙巳年,而乙巳这个组合六十年才会出现一次。加之今年是双春年,即农历年内有两个立春节气,这种现象更为罕见。第一个立春在正月初六,第二个则在年末,正好是无春年和双春年的交替。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更与“数九”紧密相连。按照传统算法,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阶段,直至九九八十一天结束。2025年的数九时间表显示,立春恰好落在五九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春打五九尾”。

“春打五九尾”在民间有多种解读。有的地方认为这是好兆头,预示着丰收和富足;但也有些地方认为这可能带来倒春寒,影响作物生长。那么,倒春寒到底是什么?它对农业生产又有哪些影响?

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暖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寒冷天气,通常发生在3月至4月。这种天气现象可能导致气温骤降,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于早春播种的作物,如小麦、蔬菜等,倒春寒的威胁尤为严重。

根据辽宁省气候中心的预测,2025年春季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虽然这似乎降低了倒春寒的可能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冷空气活动仍可能带来意外的寒冷。

面对可能到来的倒春寒,农民朋友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灌溉:在倒春寒来临前,对麦田等进行灌溉,使土壤湿透深度达到10-15厘米。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储存更多热量,保护作物根部免受冻害。

  2. 覆盖:使用塑料薄膜、干草或遮阳网覆盖蔬菜幼苗。这些材料能阻挡冷空气直接接触作物,同时起到保温作用。

  3. 烟熏:在果园上风头点燃潮湿的柴草,产生的烟雾能在果园上空形成保温层,减少地面热量散失。

  4. 延迟播种:如果天气预报显示有倒春寒,可以适当延迟播种时间,避开寒冷期。

  5.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作物的保温和防冻工作,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

虽然“春打五九尾”可能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合理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倒春寒的挑战。无论是从传统智慧还是现代气象学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