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DNA+历史地理谈越南人族源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04: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DNA+历史地理谈越南人族源

东南亚民族的族源研究的关键点就是Y染色体O1b1-M95,然后再“找不同”。在中南半岛众多民族中,族源最复杂的是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因为DNA、历史人文地理、语言等几个维度都充满着矛盾点。

五代十国时期之前,越南中北部地区一直隶属于中国,今天越南称之为“北属时期”,时间长达一千多年,之后的一千年也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号称“南天小中华”,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所以说越南的汉化程度超过朝韩。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当时越南的汉化程度也超过当时的云南。

京族第一大父系DNA是O1b1-M95,该类型也是整个中南半岛最高频的父系DNA,只有缅甸是个另类,缅甸主体民族缅族中O2a-M117占40%,缅族属藏缅语族,血缘上是汉族的兄弟。

父系Y染色体之外,从分子人类学看,京族常染成分更接近壮侗语群(即侗台)。

第一个矛盾点来了,越南语,即京族语言却是南亚语系越芒语,隶属于南亚语系,而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这里出现了血缘与文化的矛盾。还有,越南语和高棉语虽同属于南亚语系,但差异蛮大,需要注意的是京族、高棉人虽然属南亚语系,但他们不是源自南亚古印度。

还有个案例,血缘和文化认同相矛盾的民族,典型的就是土耳其,土耳其人并非突厥人后裔,也就是说土耳其人认错了祖宗。

第二个矛盾点,广西壮侗族群、越南京族、泰国泰族,三者显然,广西壮侗族群与越南京族相邻,地理上更近,但是血缘上广西壮侗族群和泰国泰族(与云南傣族、老挝佬族、缅甸掸族、印度阿萨姆族同属傣泰民族)更近,这又是为什么?

网民们几种观点:越南人是壮侗族群、汉族后裔、汉化高棉人,以上答案都不是!
京族族源不能想当然的直觉理解,京族族源的复杂如何解读?前文说O1b1-M95是东南亚民族的关键点,京族族源的关键点是从两个“mang”(芒族、莽族)“找不同”,下文解读。

一、京族族源

越南人口1亿,主体民族是京族,占比86%。

京族原意是居住在首都京都以及附近的人,也就是河内以及附近的人,京族人长相和汉族差不多。

越南最早的居民是和平文化人群,和平文化(Hoabinhian Culture)是华南云南广西、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晚期的狩猎采集者文明,最早发现于越南北部的和平省,至少1.7万年前,后陆续在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缅北、苏门答腊岛发现,还有国内云南、广西。云南临沧硝洞遗址距今约45000-23000年,是目前所知亚洲最早的和平文化遗址,可惜最早发现在越南所以命名和平文化。

和平人与安达曼人、日本绳文人、北京田园洞人有渊源,是早期东亚人群,与现代东亚人的直系祖先有差异。

尽管和平人是云南广西、越南和东南亚的早期居民,但和平人并不是现代越南人的直系祖先,现代越南人的血缘主要来自中国南方的两个族群,百濮在前、百越之壮侗族群(基因上是百濮后裔)在后,严格来说皆是百濮人群,父系DNA以O1b1-M95为主。

与和平人同时期,中国南方生活着两个族群:东南沿海的百越族群(父系O1a-M119为主),另一个是西南的族群百濮(父系O1b1-M95为主,今壮侗族群、孟高棉、苗瑶族群的先民)。

首先进入中南半岛的是百濮,他们在新石器时代迁入中南半岛并带来了水稻种植技术,百濮与和平人融合(和平人大约占20%)形成了南亚语族群的主体,是苗瑶族群的表兄弟,和平人是越南人第一轮,这就是越南人的第二轮,今天的孟-高棉人大多是该群体的直系后裔,虽然几经混血,该人群基因仍占大半。占族虽属南岛语系,但血缘上也是该族群直系后裔。

百濮的直系后裔莽族(国内云南莽人划入布朗族),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莽族基本上没有和平人和壮侗民族的基因,莽族是前文的两“mang”之一。

以上是孟-高棉民族的形成过程,接下来的谈谈越芒民族的形成过程。


百越分布图

二千多年来,壮侗民族、汉族陆续进入越南,秦汉时期,越南人中的南亚语族群基因已经降至1/3,壮侗比例后来居上。与京族同源的芒族,就是秦汉时期的骆越(壮侗族群先民,属百越,基因上则属百濮后裔,父系O1b1-M95为主)后裔,估计当时骆越人操南亚语系越芒语族语言,芒族因为生活在偏远山区,没有受到中原汉族影响,而平原地区的京族显然则深受汉族影响,无论是基因还是文化都发生了交流,尤其北属时期,这就是越南人的第三轮,这里的芒族就是前文所说的两“mang”其二,芒语与越南语同源,而芒语不像越南语(京族语)有那么多汉语借词。

这期间,还有少量藏缅语族从云南进入越南西北部山区。而壮侗族群进入泰国则是中古时期。清代,还有苗瑶族群进入越南西北山区、老挝等地。

越南人父系DNA图谱
图中O2a-PK4就是今O1b1-PK4(M95上游),O3a是今O2a。

具有明显东夷淮夷特征的O2a-JST002611占比超过15%,也佐证了越南人汉化程度蛮高。还有占比超过11%的O2a-M117则具有仰韶文化特征,大概率是两个因素:藏缅语族、中原汉族,进一步佐证了越南汉化程度。

676年,26岁的初唐才子王勃在江西南昌即兴写下《滕王阁序》,天下第一骈文,看望担任交趾县令的父亲,可惜返途中溺海而亡,父子二人最后都安葬在交趾(今越南)。

行文至此,京族的族源基本是:孟高棉(百濮+和平人)+壮侗(百濮后裔)+汉族,壮侗比例后来居上,父系DNA以O1b1-M95为主,常染成分更接近壮侗语群(即侗台)。

二、越南中部、南部都是抢来的

越南北属中原王朝的一千多年,地域仅限于今越南的北部地区,中部则属占族人,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包括今胡志明市(西贡)则属高棉(今柬埔寨)。

今天的越南地图就是一部京族人南进的扩展史,今越南中部和南部地区是越南分别从占族、高棉人手中抢来的,今天越南占族和高棉人数量已经很少,皆是被杀、逃亡、同化的结果。


越南扩展地图

占族虽属南岛语系,但血缘上也是南亚语族群的直系后裔,血缘上接近于孟高棉。占族还混入了一些印度基因,而属南亚语系的京族的印度基因极少。

占族人并不依赖农业,和其他南岛民族一样,占族人擅长航海和贸易。

占族人建立了占婆国(Champa,137─1697年),5世纪后,占婆人逐渐接受了印度教信仰,其文化深受印度影响,崇拜湿婆和毗湿奴等神,采用种姓制度。不过在9─10世纪,占婆人一度深受佛教影响。10世纪后,伊斯兰教传入占婆,如今,占婆后裔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宋代占城稻著称。

公元10世纪交趾独立建国以后,占婆和越南两国经历了700年战争,最终以占婆国的失败而告终。占婆灭国后,占族人逃亡柬埔寨和泰国等地,其中有部分占族人逃到了我国海南岛,即今天海南岛的回辉人。

之后,越南再接再厉,继续南进抢占了高棉(今柬埔寨)的湄公河三角洲,高棉人就是今天柬埔寨高棉人。18世纪中叶,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正式成为了越南的版图。

东汉时期,越南+占婆+扶南+真腊 地图

三、越

“越”,就是“戉”,越通“粤”,粤如今成了广东省简称,百泛指“多”之意,故称百越。

“越”字演变

史书记载“越”是这样的:

“自江以南则曰越”,江指的是长江,《汉书•地理志》中说百越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有“断发文身”习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置岭南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属象郡,此地乃百越之骆越之地。

秦末天下大乱,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前204—前112年),毛泽东称赵佗为“南下干部第一人”,当时南越国辖今广东、广西、闽南部分(今福建漳浦部分、云霄、东山、诏安)、贵州东南部、湖南部分,南端在今越南中北部。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国,岭南地区再次纳入中央版图,包括今广东、广西、越南中北部。

唐末,南诏两次破越南,对汉人大肆屠杀,对京族中的汉人成分比例伤害很大。

四、越南简史、国民性

古代中国周边众多藩属国中,越南的汉化程度当属最高,超过朝韩,号称“南天小中华”,朱元璋夺取天下之时,当时越南的汉化程度超过当时的云南。

越南北属时期经历了一千多年,一直到五代十国,中国正处于大分裂时期,938年“白藤江之战”,吴权击败中国南汉,939年建立吴朝,自此越南走向了独立,历史从此再无交趾,只有越南。

独立之后的越南虽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但一直推行“内帝外臣”的国策,由于长期受汉文明熏陶,中华文化成为越南文化的核心,越南是东南亚唯一的尊崇儒家文化的国家,拜孔子,行科举,用汉字,自居南国小中华,越南人在中南半岛将周边高棉、占族等民族视为蛮夷,并且频繁以改土归流的名义加以征讨,妥妥的“东南亚小霸王”。

越南历史时间轴:

北属中国时期(公元前214─938年) → 吴朝(939─968年)→丁朝(968─980年)→ 前黎朝(980─1009年)→李朝(1010─1224年)→ 陈朝(1225─1399年)→后黎朝(1428─1789年),1471年,后黎朝灭占婆国→ 阮朝(1802─1945年)。

北临强大的宗主国中原中央王朝,心不甘情不愿,被迫称臣纳贡。188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二战日本军占领,1965─1973年美越战争,1975年越南国家统一 … …,越南人养成了极强的民族主义国民性,而且,这种国民性通常针对原来的宗主国中国。

1803年,当时作为藩属国的越南有点腹黑,向清政府打报告取国名为南越,嘉庆帝将“南越”二字颠倒顺序,改为“越南”,避免留下历史隐患,因为赵佗时的南越国,岭南之地广东和广西皆是其疆域。就像今天韩国网民,甚至认为东北和山东以前都是他们的。

越南京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而中南半岛高棉人则深受古代印度教的影响。虽然京族的母语京语属于南亚语系,但是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长达两千多年,京族文化更接近于东亚而非东南亚。

因此,越南人自认为是东亚民族,而非东南亚民族。

从历史人文地理的文化视角和DNA两个维度解读了越南民族族源,DNA似乎更加证明了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认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