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自查!刷牙的5个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快来自查!刷牙的5个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你真的会刷牙吗?从刷牙方法到口腔保健,这些实用的护牙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刷牙的5个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1:长期横向刷牙
你是不是经常横着刷牙?医生提醒,长期横向刷牙可能会导致牙齿缺损,甚至牙龈萎缩。正确的刷牙方法是全面、轻柔、横刷竖刷相结合的“巴氏刷牙法”。戳视频,一起学↓
误区2:不刷牙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刷牙要牢记“三三”原则:三餐后刷牙,每次3分钟。刷牙要注意力度,动作要轻柔。不好好刷牙不仅会导致龋齿、牙周炎等,还可能危害全身健康。严重的牙周炎患者发生肺炎的概率会更高,睡前不刷牙有可能拖累心血管系统。
误区3:刷牙不能只用牙刷
刷牙不仅要使用牙刷,还需要牙线、冲牙器等清洁牙齿的小帮手。牙线可以刮除牙齿邻面的菌斑,清理牙刷刷不到的位置;冲牙器主要功能是把牙齿周围的 食物残渣冲掉,但并不能有效去除牙菌斑,因此,冲牙器不能替代牙线。此外,医生建议定期洗牙,普通人应每年洗一次牙,吸烟者和牙周疾病患者应酌情增加频率。
误区4:牙齿越白越健康
专家介绍,正常牙齿的颜色不是纯白色,而是乳白色或淡黄色,并且富有光泽。很多人嫌弃的“黄牙”其实多数是正常牙齿的颜色。如果牙齿出现了暗沉的棕黄色或者灰黑色,影响到美观甚至功能的时候,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但是不建议过分追求牙齿的美白。
误区5:刷牙不能蘸水,是真的吗?
很多人认为“刷牙时蘸了水就白刷了”,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区别对待。通常情况下,蘸水对牙齿清洁没有直接影响,牙膏不是靠泡沫清洁牙齿的,而是靠牙膏的清洁成分以及牙刷与牙齿的摩擦。但某些脱敏牙膏和美白牙膏的有效成分遇水后会快速分解,使用这些牙膏刷牙确实不宜蘸水。
两招教你自测牙齿健康状况
牙齿在脱落前会经过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干预,就能降低缺牙风险。
- 看牙龈颜色:如果牙龈呈浅粉色,说明比较健康;若牙龈呈鲜红或暗红色,则说明可能存在炎症,暗藏牙齿脱落风险。
- 看牙齿上是否有小黑点:龋齿是最常见的牙病之一,平均每个成年人可能有2颗以上的龋齿,最早期的表现就是在牙齿的某些特定位置如窝沟、点隙出现黑点或黑线,已经在侵蚀牙釉质了,称为浅龋。若龋坏进展到牙本质,称为中龋,容易酸软、冷热敏感。若龋坏深入到牙髓,破坏了里面的血管、淋巴系统、神经,就会出现自发疼痛。最后进展到牙根就会形成根尖周病。
这4种食物可能正在悄悄毁掉你的牙
- 碳酸饮料、果汁: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能保护里面的牙本质和牙髓组织,不受外界刺激,但它也有致命弱点——怕酸和糖。喝饮料的“正确姿势”:用吸管喝饮料:喝饮料时最好用吸管喝,并且不要长时间含在嘴里,这样能够减少饮料与牙齿的接触,降低龋齿风险。及时漱口:喝完饮料要尽快漱口,这样可以稀释口腔中的酸性液体,并清除掉一些食物残渣,减少牙釉质受损。半小时后刷牙:喝完碳酸饮料后,牙齿表面有部分的脱矿,可以喝一些白开水,或稀释、中和表面的酸性物质,建议过半个小时再刷牙。
较硬的食物:较硬的食物可能会增加牙齿物理磨损的风险。经常嗑瓜子容易在门牙上形成一道“深V”,经常啃咬坚硬的骨头不仅磨损牙釉质,造成牙齿敏感,还可能因为用力过度导致牙齿折裂。
太黏的食物:黏性较强的食物在咀嚼时容易黏在牙齿表面,或是残留在牙缝中,给牙菌斑提供充足的能量,增加龋齿的风险。尤其是果脯、蜜饯等含糖量较大、黏性又强的食物。
颜色深的食物:咖啡、茶、红酒、可乐等颜色较深的饮料,除了其中的酸会腐蚀牙齿之外,还可能在牙齿表面形成色素沉着,让牙齿越来越黄甚至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