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了不起的甲骨文|让甲骨文“活”在当下——访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杨军辉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3: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了不起的甲骨文|让甲骨文“活”在当下——访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杨军辉

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与魅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创新,甲骨文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勃勃生机。本文通过采访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杨军辉,展现了甲骨文从"绝学"到"显学"的转变历程,以及其在教育、文创、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内,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商代铸铜场景,并通过多媒体与青铜器互动。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摄

甲骨文由"绝学"变"显学"

"用最新的AI技术赋能甲骨文'活'起来、'动'起来,令人耳目一新。"3月12日,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杨军辉说,甲骨文不应只是学者的象牙塔,推广普及甲骨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它被大众理解、领会、熟悉。把甲骨文由"冷门"变成"热门",由"绝学"变成"显学",才能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让这门学科长久地传承下去,甲骨文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被赋予时代精神,焕发新的活力。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

让杨军辉深感欣慰的是,近年来,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甲骨文正从"绝学"变"显学"。在安阳师范学院,建有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这是世界上资料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免费向全世界开放,在为各地学者提供研究数据的同时,也方便更多的人了解、学习甲骨文。同时,创建甲骨文特色学校,让甲骨文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安阳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内处处可见甲骨文文化长廊、甲骨文课程等。

普及甲骨文知识,传承汉字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可谓下足了功夫。从2014年起,中国文字博物馆面向青少年开辟的甲骨学堂,几乎场场爆满。截至目前,其社教团队共打造了12个系列、160余节文字文化和传统文化主题课程,先后举办汉字科普教育活动1500多场,近6万个家庭参与甲骨学堂活动。中国文字博物馆还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让甲骨文走进学堂

此前,杨军辉围绕"甲骨探源"写过数十篇微信公众号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字"的真相》《"汉"字》《"我"从哪里来》等等。他深有感触地说,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汉字童年时代的样子,不仅保留了汉字最单纯、最原生态的可人之处,更暗含了汉字系统的构形理据和文化基因。我们应该深入挖掘甲骨文的文化内涵,充分认识甲骨文在汉字识字教育中的地位。

其实,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甲骨学堂",老师们通过由形及义、由义求形、由义断音、由音测义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轻松掌握甲骨文识字规律,深入了解甲骨文演变成今日汉字的相关知识,大大提升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杨军辉看来,甲骨文不仅是我国商周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语言文字材料,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许多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它记录了先民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凝结着古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心血,是我们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如,甲骨文从"示"之字,反映了古人的神鬼观念、宗族意识;甲骨文从"宀"之字,反映了古代的建筑文化;一些从"女"之字,反映了我国的姓氏起源等等。通过甲骨文进行汉字识字教育,在学好、用好汉字的同时,也可了解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甲骨文融入现代生活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字里有戏"剧本杀活动,备受欢迎。活动中,50多名青少年扮演着各种角色,如书法家、考古学家、美术老师、博物馆志愿者、古董收藏家等,他们通过解决各种历史事件,来解锁文字的秘密,探索历史的真相。

"此次活动分为'陶文之谜''甲骨占卜''青铜荣耀''盟书之约''三体传承'五个部分,通过推理、猜测、交流的游戏方式,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汉字、感受汉字魅力。"杨军辉说。

2022年11月,随着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的建成,这里成了百姓身边的"诗和远方",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变得可感可触。甲骨文表情包、丝巾、魔方、十二生肖盲盒、文创冰淇淋等甲骨文系列文创产品,以及风靡校园的甲骨文体操,成为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古文字正在借助新技术、新创意"活"在当下,融入百姓生活,充满勃勃生机。

杨军辉说,正是因为它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力量,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历史发展演变成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书写了一部皇皇中华文明史,奠定了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底气。

退休老人付平:为甲骨文"代言" 做安阳文化推介官

一片甲骨惊天下。在安阳,有位名叫付平的退休老人,多年来,坚持自学多门外语,从事志愿讲解服务,以推广甲骨文为己任。

"最近,我在学着录制一些普及甲骨文知识的短视频,简单剪辑后发到自己的视频号上。此外,我尝试用英文讲解甲骨文。"3月11日,提及自己近期的动态,付平如是说。

付平今年68岁,安阳本地人,早年因工作需要,开始自学外语,逐渐发现语言的魅力。后来,他先后自考了中文导游证和英文导游证,业余时间做导游,接待外籍游客,向大家推介古都安阳。退休后,他一心扑到学习英语、德语等更多外语语种上来,同时更重要的是开展志愿讲解服务,为推广甲骨文作出努力。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汉字文化底蕴深厚,若能通过多种语言,把大美安阳的内涵讲给更多外国友人听,让世界了解安阳,这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儿!"付平说。

为了深入了解甲骨文,付平曾翻阅大量书籍,查找各种文史资料,请教各路专家,做了不少笔记。"想要给大家讲好甲骨文,那自己一定得先吃透。"付平说,自己平时会随身带一个小本子,若看到不懂的甲骨文的相关知识,会立马记下来,回去后及时"查漏补缺"。

双语小博士培训、双语阅读公益研学班、系列校园语言文字文化节……除了自身能力的拓展和提升,近年来,付平聚焦安阳市中小学生群体,积极推广语言志愿培训,致力于培养更多能讲外语的小讲解员,让下一代讲好甲骨文故事、讲好安阳故事。

付平说,之所以下定决心开展青少年的双语讲解志愿培训,是因为深深地感受到时代的迅速发展和进步,而孩子们是未来的主力军和希望。"双语讲解和推广甲骨文的重任应该寄托在孩子们身上,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付平语气坚定。

"我内心一直有个梦想,想创立咱安阳自己的'文字节'。"付平给记者介绍,他认为,"文字节"要以甲骨文为着力点,一切策划和活动都要以甲骨文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其他安阳特色和亮点。同时,"文字节"要坚持走进校园,让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字特色,各个学校还可以设立自己的"校园文字文化节",依托多种语言,创新举办语言大赛、书法大赛、故事大赛等不同活动……

"未来,我会继续致力于志愿讲解、双语讲解志愿培训和推广甲骨文的工作。安阳是大家的安阳,希望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为甲骨文'代言',做好安阳文化推介官。"付平满怀希望。

对话"数智人"妇好

顶端新闻携手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唐际根教授研究团队和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对话"数智人"妇好》创意融媒产品。

"数智人"妇好与传统AI数字人不同,是唐际根教授团队和金东数创基于殷墟妇好墓出土各类文物,围绕"商代服饰"的考古研究成果,植入大量文化史料知识图谱,通过神经网络,联手打造的国内首个专家型考古数智人。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通过技术手段,"数智人"妇好现身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接受顶端新闻记者的采访,并回答年轻网友的提问。例如,"商代的老百姓每天都吃什么?""您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遇到过很多困难,您是如何保持情绪稳定的?""商朝人也'卷'吗?"

网友留言

@小编余墨读三国:谈考研,说赶集,论内卷,妇好将军无话不谈啊。

@夢·月·:一些来自三千年前的答疑解惑,让我们看到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承活化中发挥的大作用。

@飞翔的稻子:帮我问问妇好,如果我去殷商,我能够做什么?能当一名将军吗?

@用户O2Gi47py:"数智人"也就是我们说的人工智能吧?比现在的数字人更高级的形态。按照文中所说,如果加上唐教授的专业知识库,"妇好"以后可以当殷墟代言人了,不知《封神2》会不会请妇好代言呢?

@好玩调查组:如果妇好以"全意投影"的形态出现在殷墟博物馆,再和网友对话,那就更cool了。

甲骨文双语小学堂

甲骨文"今"字由上方倒写的"口"和下方一短横组成。原意指"口舌朝下说话",可能是俯首"呻吟"或"吟咏"的"吟"的原字,在卜辞中已假借为表示时态意义的"今"。

The oracle bone script form of the character "今 (jīn)" is composed of an inverted "口 (kǒu)" at the top and a short horizontal line below. Originally meaning "speaking with the mouth downward," this scrip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original character for "吟 (yín)," which means "groaning" or "chanting" while bowing. In divination inscriptions, this character was appropriated to signify the temporal concept of "now" or "today."

漫画甲骨

甲骨新话


讲解员:贞人宾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源泉,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而甲骨文无疑是历史长河里耀眼的"星"。越来越多的人研究甲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甲骨,不妨跟随漫画主角贞人宾的脚步,来场穿越古今的时空对话吧。

漫画:王伟宾
文案:马小刚 杨之甜
校审:刘浩

本文原文来自河南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