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养生,中医教你如何温暖过冬
大寒养生,中医教你如何温暖过冬
“冬三月,此谓闭藏。”随着大寒节气的到来,一年的节气轮回即将结束。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寒冷至极,人体阳气更容易受损,因此养生尤为重要。
中医养生方法
保暖为首
大寒时节,防寒是第一要务。重点保护头部、颈部、背部和脚部等易受寒部位:
- 头部:出门戴帽子,避免寒风直吹。
- 颈部:围巾护颈,防止感冒或颈椎病发作。
- 背部:穿衣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发不适。
- 脚部:睡前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调养
大寒时天气干燥且寒冷,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兼顾润燥:
- 温热食物如姜茶、红枣茶可驱寒暖身。
- 黑木耳、银耳、白菜、白萝卜等食材有助于滋阴润燥。
- 适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肉类、坚果),补充热量。
- 淮山红枣蒸排骨是经典食谱,既能御寒又营养丰富。
适度运动
冬季锻炼需量力而行,选择适合的项目:
- 室内活动如瑜伽、太极适合怕冷人群。
- 户外运动可在阳光充足时进行,如散步、慢跑。
- 运动后做拉伸放松,避免肌肉酸痛。
情绪调节与环境优化
保持良好心态和居住环境对健康同样重要:
- 冬季易情绪低落,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或社交等方式调整心情。
- 居室宜温暖舒适,适当通风并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
中医养生小妙招
根据中医理论,大寒养生还可尝试以下方法:
- 艾灸:神阙穴、血海穴、三阴交穴等穴位艾灸能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
- 室内保健操:通过跪立、深呼吸及腿部动作,促进气血运行,强化肾功能。
- 踮脚尖练习:每日多次踮脚尖,有助于通畅肾经,滋养全身。
养生食谱推荐
萝卜排骨汤
材料:排骨200克,白萝卜150克,葱段、姜片各20克,香菜末少许。料酒20克,盐适量。
做法:
- 排骨剁小段,焯水后洗净;
- 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
- 煮锅中加适量水烧开,放入排骨、葱段、姜片、料酒,改小火煮1小时;
- 倒入萝卜,继续煮15分钟,放入盐调味,盛入汤碗中,撒上香菜末即可。
养生功效: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吃萝卜对畅通肠胃、防病健身特别有好处。白萝卜可下气消食、生津化痰、利尿通便,适合消化不良、饮食积滞、气滞腹胀、呕吐泛酸、咳嗽痰多、大小便不畅者食用。此汤荤素搭配,既能保证营养,又不会造成积滞,是冬季养生保健的理想选择。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20克、生姜30克、黄酒适量、食盐适量。
做法:
- 将羊肉清理干净,水开后略烫羊肉除去血水,捞出;
- 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料酒、清水,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小火慢炖;
- 加入食盐等调味即可。
功效:散寒温中,益气养血,为冬季进补之佳品。尤适合于素体阳虚,形寒怕冷者。其中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可大补气血,温中散寒,当归养血补虚、活血止痛,生姜解表散寒、温中化痰止咳。
党参淮山猪肚汤
材料:猪肚1个,党参40克,淮山30克,胡椒粒10克,蜜枣15克,食盐适量,淀粉适量。
做法:
- 盐和淀粉搓擦猪肚,仔细清洗;
- 将材料都浸泡后洗净,砂锅里放适量清水,大火煮沸,放入全部汤料;
- 再次煮沸,改小火煲2.5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温中暖胃、祛风止痛、增进食欲等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引起的脘腹冷痛、纳食欠佳、大便溏泄者饮用。
冬笋老鸭汤
材料:老鸭半只(约400g)、冬笋适量、姜片、葱未适量、盐、清水。
做法:
- 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水开后将鸭块放入焯10分钟左右捞出;
- 冬笋焯水后再放到冷水里,捞出沥干;
- 将鸭块、冬笋块、姜片加清水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2小时左右;
- 最后加上食盐等调味品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老鸭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而冬笋可以益气、消食、滋阴、明目。这款汤品具有健脾滋阴养血之效,最能在干燥的冬季养阴润燥,健脾补虚。
结语
大寒时节,养生的核心在于“藏”——藏精、藏气、藏神。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管理以及中医调理,帮助身体积蓄能量,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遵循中医养生智慧,温暖度过这个寒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