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新国标实施后,如何选购一件合格的羽绒服?
羽绒服新国标实施后,如何选购一件合格的羽绒服?
随着冬季的到来,羽绒服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022年4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羽绒服新国标(GB/T14272-2021),对羽绒服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国标实施后,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羽绒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新国标的关键变化,并提供实用的选购指南。
新国标的主要变化
新国标对羽绒服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全面升级,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用“绒子含量”取代了旧标准中的“含绒量”。绒子是羽绒中最保暖的部分,绒子含量越高,保暖效果越好。新国标规定,羽绒服的绒子含量不得低于50%,低于这个比例的产品就不能称之为羽绒服了。
此外,新国标不再区分羽绒颜色,只标注鹅绒或鸭绒。因为羽绒的颜色与保暖效果无关,这一改变可以避免商家利用羽绒颜色误导消费者。
选购羽绒服的关键指标
绒子含量:这是衡量羽绒服保暖效果的核心指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绒子含量有90%、80%等。绒子含量越高,保暖效果越好。如果生活在极寒地区,建议选择绒子含量90%以上的羽绒服;如果在一般寒冷的城市,80%绒子含量的羽绒服就足够了。
充绒量:充绒量是指羽绒服中填充羽绒的总重量,是决定保暖效果的重要因素。充绒量会根据羽绒服的款式和大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 100g左右适合0℃以上的环境
- 140g左右适合-5℃以上的环境
- 180g左右适合-10℃以上的环境
- 200g左右适合-20℃以上的环境
蓬松度:蓬松度决定了羽绒储存空气的能力,单位体积空气越多,保暖性能越好。普通款羽绒服的蓬松度在600-700蓬,高端款在800蓬以上。
填充物:羽绒服的填充物主要有鹅绒和鸭绒两种。鹅绒的绒朵更大,保暖性更好,但价格也更高。白鹅绒和灰鹅绒的品质较高,保暖性能相对较好;白鸭绒和灰鸭绒稍逊一筹,但价格更亲民。
市场现状与选购建议
近年来,国产羽绒服品牌如波司登、鸭鸭等迅速崛起,凭借性价比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羽绒服市场规模达到1960亿元,同比增长15.81%。在高端市场,国外品牌如Moncler、Canada Goose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选购羽绒服时,除了关注上述关键指标外,还要考虑面料的防风、防水、耐磨等特性,以及做工的精细度。建议选择执行新国标的产品,并根据自身需求和所处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充绒量和绒子含量。
避免常见选购误区
过分追求品牌:很多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过分追求大品牌,忽视了实际需求。事实上,一些性价比高的国产品牌也能提供优质的羽绒服。
不了解新国标:部分消费者仍以旧标准选购羽绒服,没有注意到“绒子含量”这一关键指标的变化。
忽视充绒量和绒子含量:有些消费者在选购时只关注价格和外观,忽视了充绒量和绒子含量这两个决定保暖效果的关键指标。
盲目跟风:不要盲目跟风购买热门款,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身材选择合适的羽绒服。
最后,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同时,可以通过按压回弹测试、检查钻绒情况、闻气味等方式判断羽绒服的质量。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选购到既保暖又时尚的羽绒服,温暖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