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家务,母女关系升温秘籍
一起做家务,母女关系升温秘籍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职场妈妈们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而孩子们也常常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占据,母女之间真正的相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有一个简单而又充满意义的方式,可以让母女关系更加亲密——那就是一起做家务。
研究表明,家庭参与劳动的儿童在社交能力、自律及责任感上更具优势。当母女一起打扫、烹饪或整理时,不仅能完成日常家务,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默契和感情。让我们来看看巫昂和她妈妈林秀莉的故事,看看她们是如何通过共同生活和家务,建立起和谐的关系的。
巫昂今年50岁,未婚,她的妈妈林秀莉今年80岁,离异。这对单身母女选择在云南普洱的小屋里共同居住、生活。20多年前,巫昂帮助妈妈逃离家暴的父亲,她形容自己和妈妈、弟弟是一个“战团”,一起开始了这个小家庭的“灾后重建”。
在她们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家务成为了增进关系的重要纽带。巫昂说:“女儿应该天然地为母亲的观念和意识换血。”同居第一年,林秀莉就读了五六十本女儿推荐的书,她喜欢一边做衣服,一边听播客,吃早餐的时候雷打不动地上声乐课,学手机摄影,自己修图、调色,用手机操控一切智能家电。现在,她已经成了同龄人中的影响力中心,还想“学到100岁”,去宇宙旅行。
林秀莉经历过家暴的婚姻后,从不催女儿结婚,女儿“想怎么样都同意”。在她的支持之下,巫昂有了一张平静的书桌,笔耕不缀地写作之外,也发展起了自己画画的事业。
在这个空间里,母女的称谓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巫昂和她的朋友们称妈妈为“林妹妹”,林妹妹则喜欢叫巫昂“巫老师”。最近巫昂要做剧本,七八点就会起床。而妈妈往往会睡到十点自然醒,然后开始做一顿蛋白质、碳水、纤维合理搭配的丰盛早餐,一边进食,一边听手机上的声乐课。她年轻时就很爱唱歌跳舞,但不好意思地跟我们说:“其实我不会唱啦现在,就听一听而已。”
林秀莉有时会在小区门口买点菜,回家后就开始一边做衣服,一边听播客和有声书,她最近喜欢听随机波动和爱丽丝·门罗。每次妈妈把做好的衣服发到群里,巫昂和弟弟、弟妹就疯狂鼓掌,还在母亲节的时候送了她一台缝纫机,所以她越干越有热情。
她们在家务上有着顺其自然的分工。妈妈因为腿脚不方便,会多做一些洗衣、晾晒之类的工作,她在2011年就学会了网购,总是在网上买食材、零食和布料,也负责在网上交电费、水费,巫昂则更多负责跑腿的活儿:下楼取快递、扔垃圾、出门办事或采购。
一开始妈妈承担着更多的家务,但巫昂很快意识到了这不公平,于是开始非常有计划地削减家务,其中做饭明显是占用时间精力最多的,所以她们很早就解除了一起吃饭的绑定。巫昂喜欢做米线,妈妈更喜欢一些蒸的粗粮和小面食,饮食习惯、进食时间有交集也有不同,就不必总是一起。
巫昂买了一个兔子形状的卡通气球,系在小推车的把手上,妈妈拉着气球线开心地对着镜头笑。她们装满了一个小推车,满载而归,准备回家做春饼。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中说:“女儿是母亲最激烈的批判者,也是最狂热的拥护者。”但在巫昂和林秀莉身上,很少看到母女关系中常见的挣扎、冲突和张力,相反,她们正携手走在一条宁静、平和的重建路上,共同进步成了“更新版的自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起做家务不仅能完成日常任务,更是一个增进母女关系、培养默契的好机会。在劳动中,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学会相互支持和配合。同时,家务活动也为母女提供了更多相处的时间,让感情在点滴中加深。
那么,如何让一起做家务成为增进母女关系的桥梁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平等分工:像巫昂和林秀莉一样,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时间安排合理的分工。这不仅能提高效率,也能让双方都感受到被尊重。
共同决策: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多听取对方的意见,一起决定家务的安排。这种民主的方式能增强彼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互支持:在对方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赞美。一句简单的“你做得真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
创造乐趣:让家务变得有趣!可以一起听音乐、讲故事,或者把家务变成一场游戏。巫昂和妈妈一起买菜、做饭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保持耐心:每个人做家务的方式和速度都不一样,重要的是享受在一起的时光,而不是追求完美。
一起做家务,看似是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能成为母女关系升温的秘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更能收获一份珍贵的亲情。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和妈妈一起挽起袖子,创造更多温馨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