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什么最“贵”?人才!
呼和浩特什么最“贵”?人才!
二十年前,葛优大爷曾有句经典台词火遍大江南北:“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时光荏苒,二十年后的今天,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越来越凸显出其在社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正在高速崛起的呼和浩特,也应了葛优大爷这句台词,始终把人才摆在最“宝贵”的位置上,不断提升着城市的持久竞争力,主打一个“求贤若渴”。
近年来,呼和浩特对人才一直诚意满满,坚持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拿出“真金白银”,大力兑现各类人才奖励资金,持续优化服务保障,打造人才品牌活动,努力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优质环境,让人才在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各展其才。这份诚意,也带来了人才对于呼和浩特的“偏爱”。从2022年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截至今年11月,呼和浩特市已累计实现大学生留呼13.34万。
当然,吸引人才,可不是口头说说这么简单。小编总结了下,呼和浩特对待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做到这三个“好”——“引好”、“留好”、“用好”。
怎么引?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呼和浩特、扎根呼和浩特、深耕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围绕全市优势特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出台一系列突破性的招才引才政策,全力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建立以《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条(试行)》为总纲,相关配套政策为支撑的人才政策体系。从“人才新政10条”“引人留人18条措施”,再到即将与大家见面的人才新政3.0版本,对于人才的招揽,呼和浩特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且,呼和浩特还树立品牌招才,紧盯事业和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品牌布局,更加直观、立体、全面地构建首府人才工作系统。通过开展“院士青城行”、中国绿色算力大会等品牌招才活动,深度融合人才引育、产业推广、交流合作、城市宣传以及文化展示等多方面内容。
诚邀院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团队、青年就业创业者沉浸式融入呼和浩特,举全市之力,以最高的礼遇和最大的诚意礼敬人才。
怎么留?
为留住人才,呼和浩特最先做好的就是给留呼人才一个“家”。呼和浩特针对落户青城的无房青年人才,提供了丁香公寓等保障性租赁住房。符合条件的青年人不仅可以享受保租房的优惠政策,也可以享受呼和浩特市人才引进的补贴政策。
来看数据,截至今年11月,呼和浩特市已累计发放高校毕业生租购房补贴6413.77万元,补贴3924人次,其中今年1-9月,为935名大学生发放租购房补贴1964万元。同时,加大安居保障力度,建立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租购房补贴等全方位住房保障体系。
有了家,更要有好环境。围绕“宜业、宜居、宜学、宜养、宜游”城市建设,呼和浩特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才的大环境。坚持“人才需求就是服务目标”,建设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将各部门人才服务事项融合打包,形成集人才招聘、人才认定、人才服务、人才展示、人才地图为一体的全新人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怎么用?
用好人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人才能就业,就好业。看看呼和浩特怎么做:
- 组织实施“产业扩岗”“就业助企”等八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留呼渠道。
- 在需求端,深入开展“访企寻岗”活动,全面征集重点企业岗位需求,形成用工需求台账。
- 在供给端,组织1348家次企业、征集岗位4.96万个次。
- 在岗位上,实施“招才引智”行动,征集“六大产业集群”企事业单位岗位10071个。高频开展就业招聘活动130场,提供岗位18.55万个次,开展AI数字人带岗等招聘活动616场。
除了就业,还要让希望在呼和浩特创业、闯出一番天地的人才暖心!呼和浩特出台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分别提供50万元、600万元担保贷款。对于10万元及以下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全国孵化示范基地等创业项目,免除反担保要求。
呼和浩特的“爱才聚才”远不止于此。但在呼和浩特,人才能够实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美好现实。大家一定都能感受到,人才蔚,事业兴。面向新的征程,呼和浩特市将以更有实效、更具温度的举措吸纳天下英才,让更多创新成果留在呼和浩特,让更多创新创业故事传唱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