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科学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专家建议:科学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然而,作为家长,我们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电子产品是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过度使用又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呢?让我们从专家建议和实际经验中寻找答案。
专家怎么说?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研究主任米歇尔·德米尔热在其畅销书《制造白痴》中指出,6岁及以下的儿童完全不应该接触电子屏幕。研究表明,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对儿童发展造成多重负面影响:
语言和智商发展受阻:研究显示,18个月大的孩子每天使用移动设备时间每增加半小时,语言发育迟缓的概率就会增加2.5倍。对于3-7岁的孩子,如果在早上去学校或托儿所前使用电子产品,语言发育迟缓的概率会增加3.5倍。
注意力受损:电子产品会创造出一个分散注意力的环境,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即便是“适度玩游戏”,也会导致学习成绩显著下滑。
社交能力下降:数字活动的增加会减少亲子互动时间。研究显示,每天看电视60分钟会使孩子与父母互动的时间减少2500小时,这相当于整整6个月的清醒时间!
如何科学引导?
面对这些令人担忧的研究数据,家长们可能会产生焦虑,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措施。然而,专家建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
选择合适的电子产品
国家疾控局建议,在选购电子产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优先选择画质清晰、无闪烁、蓝光等级为RG0的产品
- 确保产品具有智能环境光控制和可调色温功能
- 尽量选择大屏幕设备,建议投影设备屏幕不小于80英寸,电视或显示器不小于60英寸
培养健康的使用习惯
限制使用时间:3岁前避免接触电子产品,3-6岁尽量少用,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时长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
保持正确姿势:观看电视时,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为电视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使用电脑时,眼睛离屏幕应大于50cm;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时,眼睛离屏幕应大于30cm。
优化使用环境:确保环境光与屏幕亮度相近,避免强光直射屏幕,减少眩光。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班主任王碧璟老师建议:
- 理解孩子需求:不要简单粗暴地禁止,而是要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电子产品,是出于好奇还是逃避压力。
- 制定使用规则: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给予一定选择权,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 增加户外活动: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帮助他们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 树立榜样:家长自己也要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家长的实际经验
一位母亲分享了她的经历:“近几年我和儿子的关系一直不是太好,因为他喜欢各种电子产品。我特意去数码展了解这些产品,并尝试体验了VR设备。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我们这代人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被时代淘汰。现在我开始尝试理解他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反对。”
另一位家长则分享了她的具体做法:“当孩子说‘妈妈,我要玩手机’时,我会和他一起制定规则。比如,一天最多玩3次,一次不超过15分钟。同时,我会提前和他商量好,如果超时会有什么后果。此外,我还会通过陪他玩积木、躲猫猫等游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共同成长
在数字化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洪水猛兽,而是要学会与之和平共处。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掌握科学的引导方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电子产品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多元兴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在数字世界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