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规实施后,广州不同类型社区如何落实电瓶车禁停?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03: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规实施后,广州不同类型社区如何落实电瓶车禁停?

2024年12月30日起,《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等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携带电动自行车以及蓄电池进入电梯轿厢等行为。这一新规的出台,旨在解决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据统计,广州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量已超过560万辆,且每月以约10万辆的速度增长。新规实施后,广州各大社区纷纷采取措施落实相关规定,但不同类型社区的落实情况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01

楼盘小区:管理有力,效果显著

在海珠区的英豪花园,记者看到所有电动自行车都停在小区入口大门外,哪怕是送外卖的骑手,也自觉停车再步行入内。小区保安表示:“我们小区从成立之初就不允许电动自行车进入了,因为里面有很多老人家和小朋友活动,业主们都已经形成共识。”

位于南洲的花苑小区虽然建于上世纪90年代,外观已经颇有些老旧,但电动自行车确实可以自由进出。得益于小区内设置了大量停车位,而且居民们非常自觉,记者看到车辆都是“乖乖”停在指定位置,不越出安全通道界线。

02

城中村:创新管理,成效显著

作为全市首个对电动自行车“说不”的城中村,三元里禁止电动自行车入村已近8个月。每个可通行电动自行车的出入口都设有门岗,工作人员向进村的车辆贴临时通行证,穿工作服、佩戴头盔、骑外卖电动车的骑手则可直接进。通行证上写有车辆进入时间,明确告知凭证可在村里停留30分钟,超时将被移车。

城中村的巷道如同毛细血管,车辆进村后不按时出来怎么办?三元里村动用大量人手巡逻,即便是晚上9点的下班时间,仍有不少身穿“三元里安全”制服的工作人员在高频率巡街。在抗英大街旁边的一处停车点,工作人员就发现一辆超时的电动自行车,他在现场停留了五分钟,逐一询问附近店铺“这是谁的车”,依然不见车主,随后将车辆移走,可谓严格执行。

03

老旧小区:管理松散,隐患犹存

广州中心城区分布着大量的老旧小区,不同于有保安值守的楼盘小区、因隐患多而被严管的城中村,老旧小区的管理相对较松,居民安全意识亦有待加强。即便是市中心的居民小区,违规停放的现象也不鲜见。

位于越秀山体育场旁边的应元路26号,是无人值班的老旧居民楼。记者走访时,门廊里就停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再走几步的天井里又有一辆,上面正晾着衣物,旁边堆放着纸箱和泡沫箱等易燃品。天井的电动自行车正好放在一户人家的门前一米处,一旦起火将直接封堵逃生之路。两个灭火器挤在车头和墙壁之间,车辆发生火灾时,拿灭火器就如同火中取栗。

04

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尽管新规已经实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居民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在一些老旧小区,仍存在楼梯间停车、携带电池入户等违规行为。其次是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基础设施薄弱,管理难度相对较高。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安全意识。通过社区活动、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知识。
  2. 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停放和充电条件。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增设充电设施,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
  3. 创新管理模式,借鉴三元里村的成功经验。通过科技手段和人力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4. 发挥多方力量,形成共治格局。鼓励居民参与监督,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同时加强物业、社区、政府部门的联动。

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区、居民等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