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肌肉疲劳,拯救右手大拇指
避免肌肉疲劳,拯救右手大拇指
据统计,现代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长达30小时,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其中,右手大拇指的抖动现象尤为常见,这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暗藏风险。
为什么会出现右手大拇指抖动?
右手大拇指偶尔不由自主地抖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从生理角度来看,长时间使用大拇指(如频繁操作手机或弹奏乐器)可能导致肌肉过度劳累,从而引发抖动。此外,电解质失衡、寒冷刺激等也可能导致手部抖动。
从病理角度来看,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或多发性硬化)、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伴随手抖症状。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手抖。中医则认为手抖可能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或痰热内蕴有关。
如何缓解右手大拇指抖动?
穴位按摩法
肩井穴:位于肩胛部,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常按此穴可以起到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如果出现肩背部酸痛、手臂不能伸举等症状,可按摩肩井穴缓解。按摩肩井穴时,可采用指揉法。用食指压在中指上面按揉肩井穴,每侧按揉5分钟。按揉时力量要均匀适度,以穴位处出现酸胀感为宜。建议每日早晚各按揉1次。
腰眼穴:位于腰部第4腰椎棘突旁开约3.5寸的凹陷处。经常按摩腰眼穴不仅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还能强壮腰脊,缓解腰背部疼痛等不适症状。按摩腰眼穴时,将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穴位处,然后用力旋转按揉30~50次,力度以局部感觉酸胀为宜。按摩结束后,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腰眼穴处,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缓解肌肉痉挛和腰背部疼痛的效果。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侧,腘横纹中点处。常按此穴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委中穴是膀胱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而膀胱经主要经过人体腰部和背部。如果出现小腿疲劳、腰背疼痛等症状,可以按摩委中穴。用拇指指腹按压委中穴,一按一松,连续按压20次左右,以穴位处感到酸痛为宜。按摩时还可在委中穴处涂抹刮痧油或药酒,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此外,膀胱经在下午3~5时经气最盛。因此,在这个时段刺激委中穴效果更好。
犊鼻穴:位于膝前侧,髌骨韧带外侧凹陷处。坐在椅子上,双腿用力伸直,膝盖下面外侧的凹陷处就是犊鼻穴。常按此穴可以起到疏风散寒、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如果感觉膝盖疼痛、酸麻,可以按揉犊鼻穴。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用拇指指腹垂直点压穴位,力度以穴位处有酸痛感为宜。建议每次按揉5~10分钟。此外,睡前边泡脚边按揉犊鼻穴,效果更佳。
血海穴:是行气活血的要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其顶端就是血海穴。经常按摩血海穴可使腿部气血运行通畅。若腿部出现酸麻胀痛等症状,可能是气血供应不足导致,此时可按摩血海穴。用拇指的指尖或指腹对血海穴进行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然后,从血海穴开始由上至下按揉至三阴交穴,中间不要停顿,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舒缓效果。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顾名思义是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只有此处通畅,足部的三条经络才能打通,气血才能畅通无阻地运输到足部其他地方。若此处不通畅,足部气血不充足,就容易产生麻痛感。因此,当足部疼痛酸麻时,可按摩此穴缓解。用拇指的指尖或指腹按揉三阴交穴,每次按揉3~5分钟。按揉时要均匀、柔和,避免过度用力,防止造成皮肤损伤。除按摩外,也可用针灸、艾灸的方法刺激该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
休息与伸展运动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后,手指僵硬或疼痛是常见现象。从与亲人保持联系到管理工作和连续观看最新节目,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种日益增长的依赖带来了身体后果,尤其是智能手机引起的手部受伤率上升。
为了阐明这些问题,由陈筱雯博士领导的高级手、腕及神经中心新加坡手部和腕部专家,深入了解智能手机对手部健康的影响。继续阅读以了解更多信息。
触发手指:扳机指,又称狭窄性腱鞘炎,是指手指的肌腱受到刺激和发炎,导致手指在弯曲时锁住或卡住,使动作疼痛和困难。您还可能在弯曲或伸直手指时感觉到咔哒声,这是扳机指的常见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手指痛、僵硬以及运动范围减小。值得庆幸的是,扳机指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让受伤的手指休息并使用夹板可以缓解因使用数码设备而导致的手部劳损带来的不适,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在更顽固的病例中,皮质类固醇注射可以减轻炎症并增强舒适度,从而提供解决方案。
手部疼痛和不适:智能手机相关手痛和不适是所有年龄段用户越来越普遍的抱怨。这种手部不适通常被称为“智能手机拇指”或“短信拇指”,源于使用设备所需的重复动作和尴尬的手部姿势。因此,大量参与打字和滚动的拇指首当其冲地承受着这种压力,甚至可能导致拇指关节炎。此外,许多人的手腕和前臂都会感到不适,症状会蔓延到肘部和肩膀。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动作,例如长时间握着手机,尤其是用一只手握着手机,也会因使用手机引起的肌肉疲劳和抽筋而危害手部健康。虽然要定期休息和手部伸展可以减轻压力,因此一定要注意你的智能手机使用习惯,包括人体工程学,并小心监测手上的任何不适。
神经相关损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以及反复发短信、滑动和握持智能手机等行为也可能导致神经相关损伤,例如腕管综合症和妈妈的手腕。腕管综合征是指腕管(腕部的一个狭窄通道)发炎或变窄,压迫正中神经并引发疼痛症状的情况。同样,妈妈的手腕也会出现拇指侧肌腱发炎的情况,导致疼痛和肿胀。虽然这种情况通常与新妈妈经常举重有关,但这种情况也可能是由于不断滚动屏幕和发短信的动作导致这些肌腱紧张,从而导致刺激和不适。
其他方法
手心朝外向后压:将手掌朝外,用另一只手轻轻向后压,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
手心朝内向内压:将手掌朝内,用另一只手轻轻向内压,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
按住大拇指,向前、向下拉伸: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按住患手的大拇指,轻轻向前、向下拉伸,保持15-30秒。
从手肘处往手腕方向,轻轻按摩内侧筋膜:用手指从手肘处开始,沿着手臂内侧轻轻按摩至手腕,重复数次。
以指腹照顺时针方向,按摩手腕的筋膜:用指腹轻轻按摩手腕处的筋膜,顺时针方向,持续1-2分钟。
将手掌朝上,轻轻向后扳动手指:将手掌朝上,用另一只手轻轻向后扳动手指,保持15-30秒。
日常预防建议
定时休息:每使用手机30-40分钟后,休息5-10分钟,做一些手部伸展运动。
保持手部温暖:寒冷环境下手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导致抖动。注意手部保暖,尤其是在冬季。
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使用双手操作手机,避免长时间单手操作。调整手机使用姿势,减少对手部的压力。
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维生素B12和钙摄入,有助于维持神经和肌肉健康。
做手部按摩操:定期做手部按摩和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注意手部保湿:使用护手油或护手霜保持手部皮肤滋润,避免干燥引起的不适。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疲劳。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合理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特别是钾、钙、镁等电解质,维持肌肉正常功能。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手部姿势。
使用辅助工具:如使用手机支架,减少手部负担。
如果抖动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休息、保暖、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