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90树脂微球治疗肝癌:最新突破与未来展望
钇-90树脂微球治疗肝癌:最新突破与未来展望
2024年12月,在ESMO Asia大会上,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冯晓彬教授报告了一项关于钇-90树脂微球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中国人群真实世界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钇-90树脂微球治疗的显著疗效,更为肝癌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数据:疗效显著,前景可期
研究共纳入63例患者,这些患者的基础情况反映了我国肝癌治疗的现状:53.97%为BCLC C期,44.44%伴门静脉癌栓,58.73%为多发病灶,平均最大肿瘤直径达8.01±3.38 cm。经过钇-90树脂微球治疗后,整体病灶的疾病控制率(DCR)达到87.3%,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9.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5个月。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较少,患者反应温和,少有发烧、疼痛等严重不良反应。
更值得一提的是,19%的患者实现了降期,这意味着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有可能通过降期后再切除或进行肝移植治疗。考虑到过去20年,无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是综合治疗,手术切除率一直维持在15%~30%,而钇-90治疗使剩余80%患者中再有19%的患者实现降期切除,整体肝癌治疗率提升至30%,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影响因素:精准选择,优化策略
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 0、BCLC A期、白蛋白水平>35 g/L、单发肿瘤、无肝内转移、≤2线系统治疗及非肝硬化的患者肿瘤应答更好;ECOG 0、BCLC A期、甲胎蛋白≤1000 ng/mL、肿瘤负荷≤50%、单发肿瘤、最大肿瘤直径<10 cm、无PVTT、无肝内转移、无远处转移和获得肿瘤应答的患者PFS更长。多因素分析显示,最大肿瘤直径<10 cm、无PVTT、无远处转移和获得肿瘤应答的患者生存获益最为显著。
这些发现为未来患者选择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指导。例如,对于因肿瘤巨大导致预留肝体积不足的患者,钇-90治疗不仅能控制肿瘤,还能促进对侧肝脏再生;对于那些仅因少数指标超出肝切除适应证的患者,钇-90治疗可能帮助消除这些阻碍因素,使患者获得再次降期切除的机会。
机制优势:精准打击,副作用小
钇-90树脂微球治疗的主要原理是将带有放射性钇-90的微球经导管送入肿瘤供血血管,释放β射线杀伤肿瘤细胞。与传统的TACE、HAIC等局部治疗相比,钇-90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 精准性:微球能精准送达肿瘤供血血管,实现局部高剂量照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 副作用小: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较少,患者反应温和,少有发烧、疼痛等严重不良反应。80%~90%的患者治疗后几乎无感。
- 治疗效率高:钇-90的治疗效率远高于现行的TACE和HAIC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
临床应用:多中心开展,经验积累
自2021年9月28日首例特许准入手术在海南博鳌乐城完成以来,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开始采用钇-90树脂微球治疗技术。截至目前,清华长庚医院已完成300例治疗,全国范围内则接近2000例。这些临床实践为钇-90树脂微球治疗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展望:拓展应用,提升疗效
目前,钇-90树脂微球治疗主要用于不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但其应用潜力远不止于此:
- 早期肝癌:可用于降低切除或移植后的复发率。
- 中期肝癌:可控制肿瘤、增大余肝,降低术后复发率。
- 晚期肝癌:可局部控制肿瘤,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延长整体生存期。
此外,钇-90树脂微球治疗还可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实现“1+1+1”的治疗效果。未来,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钇-90树脂微球治疗有望在肝癌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