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教授推荐:大寒节气养生秘籍
王维教授推荐:大寒节气养生秘籍
1月20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景象,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雨水稀少,寒潮频繁南下,风力强劲,地面积雪不易融化。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王维教授指出,大寒时节养生要以“藏”为本,顺应自然规律,注重防寒保暖、温补饮食和适度运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起居调养:早睡晚起,保暖为先
大寒时节,因昼短夜长,建议遵循“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的养生原则。早睡可涵养人体阳气,晚起则有助于养阴气。日出后再进行活动,能有效避免寒邪的侵袭。
外出时,务必做好全面保暖措施,帽子、围巾、手套缺一不可,尤其需重视脚部保暖,因为寒气往往从脚部入侵。睡前不妨用热水泡脚,此举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惫,助您安然入眠。
饮食调养:温补为主,滋阴润燥
在饮食方面,可适当增加温热性食物的摄入,如羊肉、牛肉、核桃及红枣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温补助阳。然而,也需注意避免过量食用辛辣燥热之品,影响健康。
同时,鉴于冬季气候偏干燥,还需注重滋阴润燥,建议多食用梨、百合、银耳等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以平衡体内阴阳,保持身体健康。
运动养生:适度锻炼,循序渐进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的运动锻炼对于养生具有特殊意义。在大寒时节,运动可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形式,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然而,运动时需注意强度,不宜过度激烈,以免扰动阳气。
同时,进行室外活动时,不宜过早起床,最好等到日出后再进行,以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身体健康。
情志养生:保持舒畅,调节情绪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指心神旺盛、气机顺畅、血脉和谐,方能温暖全身,抵御严冬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注重内心的安宁与修养,保持神志平和,收敛气息,以内在的平和抵御外界的寒冷。
大寒,标志着寒冷的极致,却也预示着春天的开始。冬意渐浓,春意已近。走过这段严寒,便是团圆的吉时。愿人间无寒,温暖常伴,愿您诸事顺利,岁岁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