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沛东:16年种下2万亩“海底草原”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10: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沛东:16年种下2万亩“海底草原”

在山东威海荣成市天鹅湖畔,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张沛东带领团队,用16年时间在海底种下2万多亩“海底草原”,为海洋生态保护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01

从调查到修复:16年的坚守

2008年冬天,张沛东与同事在天鹅湖海域调研时发现,昔日成百上千只大天鹅翩跹起舞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几十只大天鹅在艰难觅食。当地渔民告诉他们,大天鹅数量锐减的原因是鳗草(一种重要的海草)大面积减少。

这一发现让张沛东意识到海草床保护的紧迫性。他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10年的调查研究,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室内试验,逐步掌握了鳗草的生长特性。团队成员学会了潜水,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下海取样,甚至在冬季凌晨冒着刺骨的寒风在结冰的海水中作业。

02

创新修复技术:从实验室到大海

在掌握了海草的生长特性后,张沛东团队开始探索大规模修复技术。他们开发了三种主要修复手段:生境修复法、播种法和移植法。

  • 生境修复法:清除阻碍海草生长的废弃网具,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 播种法:通过人工采集种子,采用麻袋装种、纱布包种和泥块裹种等创新方法提高种子成活率
  • 移植法:采用“陆海接力”模式,先在陆地育苗,再移植到海底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播种精度,团队还研发了“无人播种船”,实现了更均匀、高效的种子播撒。

03

海草床:海洋生态的“守护者”

海草床被誉为海洋的“绿肺”,其生态功能至关重要:

  • 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 通过叶片吸附悬浮颗粒,减少水体浑浊度
  • 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防止藻类暴发
  • 减缓波浪冲击,保护沿海地区免受侵蚀
  • 吸收二氧化碳,形成“蓝碳”储存库,助力碳中和

然而,海草床正面临微塑料污染的威胁。研究表明,微塑料不仅会附着在海草叶片上,还会通过食物链影响海洋生物,最终可能影响人类健康。

04

威海的蓝碳探索:从修复到利用

威海市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走在前列。2022年,中国海洋大学团队牵头编制的《海草床建设技术规范》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成为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行业标准。

威海经开区检察院创新性地将“蓝碳司法”与“蓝碳经济”相结合,创建了“逍遥湖·威海蓝色碳汇公益基地”。该基地集科普、研学、文化展示和检察公益实践于一体,通过增殖大叶藻等方式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据统计,2024年以来,威海市检察机关通过认购碳汇方式,成功办理替代性修复公益诉讼案件11件,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2474万余元。

张沛东教授表示,威海市具有丰富的海草资源和巨大的海草床修复潜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高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社会对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海草床这一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恢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