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真的让你更健康吗?揭秘背后的科学原理
早起真的让你更健康吗?揭秘背后的科学原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谚语道出了早起的重要性。然而,早起真的能带来健康益处吗?让我们从科学角度一探究竟。
早起与身体健康
从中医角度来看,早起有助于提升人体阳气。清晨太阳升起时,人体的阳气也逐渐升腾。此时起床活动,能让体内阳气随之运转,使人一天都精神饱满。如果赖床不起,不仅会损耗体内的津液,也会影响阳气的正常发挥,反而会感觉越睡越累。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早起对身体的诸多益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显示,早睡早起能降低40%的抑郁风险。规律的作息能够减少应激激素的分泌,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此外,早起还能改善免疫功能,稳定血糖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早起与心理健康
早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从生物钟的角度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受到内在生物节律——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以大约24小时为一个周期,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觉醒、体温、激素分泌等多个方面。当生物钟与外部环境同步时,我们的身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相反,生物钟的紊乱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和代谢紊乱。
早睡早起符合生物钟的自然规律,有助于维持生物节律的稳定。研究表明,早起的人在认知功能、工作效率等方面有优势。早晨是大脑最为清醒、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段,早起可以让人拥有更佳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
科学研究的佐证
多项科学研究为早起的好处提供了有力证据。《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刊发的研究显示,健康成年人因一晚睡眠剥夺(4小时)而晚起,促炎因子显著升高,即使白天充分休息也无法完全恢复。早睡早起是保持血压、血脂、心率等各种指征正常的基础。
2019年《自然通讯》研究显示,模拟夜班、睡眠剥夺、生物钟紊乱导致晚起,释放的促食欲激素增高,食欲减退因子激素降低,使得进食增加,引起肥胖。睡眠充足的早起者则更倾向于早上规律运动,饮食也更健康规律,能保持好身材。
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变化,睡眠时型往往较晚。然而,学校作息时间通常较早,这导致青少年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研究显示,这种“社交时差”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表现和情绪状态。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一项针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早起的青少年在认知功能测试中表现更好,学习效率更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作息时间与学校作息更匹配,减少了“社交时差”的影响。
如何培养早起的习惯
- 规律作息: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每晚保证7-9小时的睡眠。
- 逐步调整:如果习惯晚睡,可以每天提前10-15分钟入睡和起床,逐渐适应新作息。
- 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卧室整洁、通风,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营造宁静氛围。
- 减少干扰: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降低噪音影响,避免电子设备干扰。
- 设定目标:睡前规划第二天的任务,明确早起的意义。
- 晨间仪式感:建立固定的早晨活动,如喝水、拉伸或听音乐,让早起更有吸引力。
早起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通往健康生活的关键。通过调整作息、优化睡眠环境和运用心理技巧,我们可以逐步改善早起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更容易迎接清晨的到来,享受健康生活带来的种种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