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之根:崧泽与广富林遗址揭秘
探访上海之根:崧泽与广富林遗址揭秘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拥有繁华的现代都市景象,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城市的西部,两处重要的考古遗址——崧泽遗址和广富林遗址,静静地诉说着上海6000年的文明发展历程。
崧泽遗址:上海最早的文明印记
崧泽遗址位于上海青浦区,是上海最早的文化遗址之一,距今约6000-5400年。1970年代,一场大雨过后,崧泽小学操场下裸露出先民的墓葬,由此揭开了上海早期文明的神秘面纱。
崧泽遗址的考古发现令人惊叹。这里出土了“上海第一井”——中国年代最古老的直筒形水井,表明上海是中国最早发明找水储水先进技术的地区。此外,“上海第一稻”、“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房”等重要发现,无不显示着崧泽文化的高度发展。
崧泽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上海地区从马家浜文化的粗陋阶段迈向了一个新的文明高度。与马家浜文化相比,崧泽文化的生产力显著提升,出现了中心性聚落,水稻种植、房屋修建和水井挖掘等生产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崧泽文化作为“上海之源”的地位,也揭示了上海早期文明的发展轨迹。
广富林遗址:上海历史文化的根脉
广富林遗址位于上海松江区,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6000-4000年。1958年,当地农民在耕作时偶然发现了这片遗址,由此开启了上海历史文化的考古之路。
广富林遗址的考古发现丰富而重要。遗址出土的文物分三层展示了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和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骨针广场”上的骨针,这是广富林发掘出的代表性遗物,象征着先人编制衣被渔网的工具。
广富林遗址被誉为“上海历史文化之根”,不仅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更因为它展现了上海早期文明的多样性。遗址中的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古陶艺术馆、木艺展示馆等,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展览,生动再现了上海早期文明的繁荣景象。
实地探访:触摸上海的历史脉搏
崧泽遗址:目前主要以博物馆展示为主,游客可以参观崧泽遗址博物馆,了解其历史和考古发现。博物馆开放时间为9:00-17:00,建议提前预约参观。
广富林遗址公园:开放时间为9:00-17:00,门票价格未提及,但提供了详细的展馆开放时间和景点介绍,如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古陶艺术馆等。建议重点参观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和考古研究展示馆,了解上海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同时,不要错过骨针广场这一核心地标。
保护与传承:让历史照进现实
上海古文化廊道是一条线性的文化遗产走廊,分布着青浦区青龙镇、福泉山、崧泽三大遗址,松江区广富林遗址,闵行区马桥遗址,金山区亭林遗址,奉贤区柘林遗址和华亭海塘遗存等69处,其中青龙镇、福泉山、崧泽、广富林、马桥五大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这些古遗址年代跨越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西周、春秋战国、汉、唐、宋元和明清等历史时期,文化序列延续至今,绵延不断。
然而,目前这些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除广富林遗址开发较为成熟外,其他遗址的开发开放程度普遍不高,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因此,加强古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上海可以将古文化廊道科学规划、建设成具有海派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遗产传承廊道,培育“从City walk到Country walk”的网红打卡地、文旅消费新热点。同时,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打造具有标识性和引领性的文旅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让这些承载着上海历史记忆的遗址焕发新的生机。
探访崧泽遗址和广富林遗址,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得以触摸上海的历史脉搏,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这些遗址不仅是上海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