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示手册》教你保护隐私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示手册》教你保护隐私
9月9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中国法院网联合编辑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示手册》在广州正式发布。这本手册的发布,对于帮助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老师了解掌握相关网络安全注意事项,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示手册》:隐私保护的权威指南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示手册》内容涵盖“未成年人篇”“家长篇”“学校篇”三大篇章。其中,“未成年人篇”通过真实案例详细阐述了未成年人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真伪,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为了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手册结合了鲜活案例、小贴士、漫画等形式,例如,手册通过漫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让未成年人直观地认识到网络风险,通俗易懂,即学即用。
安徽创新:让网络安全教育“活”起来
在安徽,各地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的新模式。合肥市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内,孩子们可以通过聆听讲解、答题点亮彩虹灯、模拟小法庭、参与闯关游戏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了解法律知识,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提升法治素养。
在六安市霍山县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一场生动的普法分享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老师与孩子们一问一答,热闹非凡。基地内开设了法治教育长廊、模拟法庭、普法分享教室等多个专区,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体验法治教育的平台。
法律护航: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体系。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进一步细化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特殊保护制度。《条例》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遵守“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的义务,不得强制要求未成年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
对于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未成年人进行商业营销,用以对抗算法对未成年人的个性化推送,防止侵害其合法权益。
实用建议:如何保护你的网络隐私
设置强密码:使用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密码,定期更换。
谨慎分享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自己的姓名、学校、家庭住址等信息。
使用隐私模式:在浏览器中开启隐私模式,避免被追踪。
了解平台隐私政策:在注册使用任何网络服务前,先了解其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
不随意点击链接:避免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防止钓鱼网站诈骗。
使用安全软件: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保护设备安全。
学会使用隐私设置:熟悉常用社交媒体的隐私设置,控制个人信息的可见范围。
及时举报可疑行为:如果发现有人试图获取你的个人信息,立即向平台举报。
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示手册》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权威的指导工具。让我们携手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