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黄蓝”与“红板凳”:社区服务创新的两种模式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07: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黄蓝”与“红板凳”:社区服务创新的两种模式

社区服务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其中沛县沛城街道的“红黄蓝工作法”和北京海淀区的“红板凳”协商议事厅尤为引人注目。

01

“红黄蓝工作法”:精准服务的创新实践

“红黄蓝工作法”源自江苏沛县沛城街道汉台社区,其核心是通过颜色分类实现精准服务。具体来说:

  • 红色代表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黄色指租房居民,促进其融入社区
  • 蓝色为弱势群体,着重关爱帮扶

社区工作人员定期更新居民信息与颜色标识,确保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一工作法不仅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和能力,还增强了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沛城街道还在3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站点,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流程,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以香城、汉台、南关、文化、文景等社区为试点,整合阵地资源,创办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大食堂、“四点半课堂”,为居民提供养老、就餐、孩子放学后看管等社会化服务。

02

“红板凳”协商议事厅:共商共治的新探索

“红板凳”协商议事厅则是北京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军科社区的创新之举。其核心是在社区层面搭建协商议事平台,让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来。

军科社区通过“红板凳”协商议事厅,成功引进了老年餐桌,新建了车棚,加装了充电桩,置换了老旧单元门等。这些民生实事的落实,让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百姓急难愁盼。

03

两种模式的对比与启示

“红黄蓝工作法”和“红板凳”协商议事厅各有特色:

  • “红黄蓝工作法”更侧重于分类服务和精准管理,通过颜色分类实现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服务
  • “红板凳”协商议事厅则强调居民参与和协商共治,通过搭建协商平台解决实际问题

两种模式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体现了社区服务创新的两个关键方向:精细化管理和居民参与。前者确保服务更精准,后者则让服务更贴近居民需求。

04

哪种模式更适合你的社区?

每个社区都有其独特性,选择适合的模式需要考虑社区的具体情况:

  • 如果社区人口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可以借鉴“红黄蓝工作法”的分类管理思路
  • 如果社区希望提升居民参与度,增强社区凝聚力,可以尝试“红板凳”式的协商议事

当然,两种模式也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创新。关键是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方式。

社区服务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沛县和海淀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每个社区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服务模式。你认为哪种模式更适合你的社区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