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27: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关键。本文精选《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包括引子、枉凝眉、好了歌、终身误和葬花吟等,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展现了这部伟大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这是《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十二仙子演奏的警幻仙子新制《红楼梦》十二支仙曲的引子。它不仅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总体引序,也是全书中女性人物情感历程和悲惨命运的引序。

  •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开篇便点明"情"字的重要性,"鸿蒙"象征着情感的起源,而"情种"则暗示着对情感的执着追求。

  • "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围绕"情"字转的无奈与悲哀。无论是天、日、时中的奈何、伤怀还是寂寞,都是在尝试排遣内心的愚昧情感。然而,这种情感本是虚幻无常的,当成真去追求时,便显得可笑可悲。

  •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里的"金"和"玉"具有双重含义。从宽泛意义上说,可以指代正、副、又副十二钗,乃至整个贾府及相关女性;而特指意义上,则指向两对金玉——宝钗、湘云与黛玉、妙玉。"怀"与"悼"的差别暗示了四人不同的结局:宝钗、湘云得以善终,而黛玉、妙玉则早早凋零。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曲子主要讲述了《红楼梦》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以及黛玉泪尽而逝的悲剧。曲名《枉凝眉》意味着悲愁无用,正如曲中所言"枉自嗟呀"。

  • "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原为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因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

  • "美玉无瑕":形容贾宝玉。他衔玉而生,所佩戴的"宝玉"和其前世"顽石"都是完美无瑕的象征。

典故出处

《集仙录》记载:"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李商隐也曾有"十二层城阆苑西"之句。再看《红楼梦》第一回中描述的林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生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与"西王母所居宫阙"有相似之处,且"阆苑"与"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都是仙境。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及《好了歌注》是《红楼梦》第一回中的经典诗词。甄士隐家道中落后,听跛足道人念出这首歌,随后诵出了《好了歌注》。

这首诗通过对比"神仙好"与世人对功名、金银、娇妻、儿孙的执着,揭示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它形象地刻画了传统社会中的人情冷暖和世事变迁,反映了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与失望。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曲子反映了世俗的"金玉良姻"与纯真的"木石前盟"之间的冲突。它体现了曹雪芹的观点:真正的爱情高于一切,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会幸福。

  • "金玉良姻":指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

  • "木石前盟":象征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志向一致,趣味相投,建立了死生不渝的爱情。

《葬花》吟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除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咽花自羞。
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是林黛玉所吟诵的,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其实《葬花吟》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随着贾家的败落,所有的大观园内的女孩儿都要陷于污淖、沟渠之中,都没有好命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