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研发“吉光神马”防护服,防化女兵福音
大连理工研发“吉光神马”防护服,防化女兵福音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该校学生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新型海上多功能应急防护服。这款被命名为“吉光”的防护服,不仅能在水中长时间漂浮,还能抵御高温火焰和冲击,为防化女兵等特殊岗位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
神话传说激发科研灵感
这个创新项目的灵感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汉末魏晋间的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中记载了一种神奇的生物——吉光神马。相传这种神马的皮毛具有非凡特性:制成的裘衣入水不沉、入火不焦。这一描述深深吸引了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丁悦。他想到,如果能将这种特性应用到现实中的防护服上,将极大提升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生存几率。
创新突破:从材料到结构的全方位升级
在导师翟钢军、马哲的指导下,丁悦与团队成员开始了艰难的研发之路。他们首先将目光投向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外壳材料——环氧树脂。这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抗冲击性,但质地过于坚硬,不适合作为人体防护材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方案:将环氧树脂中的晶体替换成聚氨酯原料——高生物基双酚化合物,使其在保持一定刚性的同时,内部更加柔软,从而达到“外刚内柔”的效果。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替换材料后的防护服在阻燃、隔热方面达不到预期标准。关键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采用去氢增氮技术,有效提升了材料的隔热性能。最终,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颗粒增强型固体浮力材料。这种材料采用最新的树脂共混增韧技术、高生物基双酚化合物以及电沉积法镀层手段,具有纳米级微珠表面镀层,一个个仅有50微米的小球组合在一起,不仅具备优异的隔热、阻燃性能,还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低的密度。
性能卓越:超越市场同类产品
经过三代升级改良,“吉光”防护服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授权机构的检测,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这款防护服展现出显著优势:在4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可持续工作10分钟,而普通防护服在300摄氏度环境下只能工作8分钟;水下人体防失温时长也由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此外,防护服还采用了肌群仿生衣体结构设计,确保了穿着的舒适性和灵活性。
实战应用:为防化女兵提供全方位保护
对于防化女兵来说,“吉光”防护服的问世无疑是一个福音。在执行任务时,她们常常面临复杂的环境挑战,需要同时具备防水、防火、防冲击等多种防护功能。这款新型防护服的出现,不仅大大提升了她们在危险环境中的生存几率,还通过优化设计减轻了负重,提高了行动灵活性。目前,该防护服已与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量产并投入实际使用。
从神话传说中汲取灵感,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突破,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团队的这一成果,不仅展现了中国青年学子的科研实力,更为防化女兵等特殊岗位人员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吉光”防护服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