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会陈皮:从“致富果”到养生界瑰宝
广东新会陈皮:从“致富果”到养生界瑰宝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这句流传已久的说法,道出了广东新会陈皮的珍贵。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不仅是一种普通的中药材,更是一份承载着千年文化传承的瑰宝。
独一无二的“新会标准”
新会陈皮的珍贵,首先体现在其严格的生产标准上。根据《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陈皮》地方标准(DB4407/T 70—2021),新会陈皮必须在江门市新会区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完成从采摘到陈化的全过程。这意味着,即便是使用新会柑,在保护范围外加工的产品,也不能被称为“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的制作工艺传承近千年,主要包括采收、开皮、翻皮、晒皮和陈化五个步骤。其中,陈化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经过至少三年的陈化,新会柑皮才能真正成为新会陈皮。在这个过程中,陈皮会经历从柑香、辛香到香气纯净,再到醇厚陈香的转变,形成独特的“满天星”油室效果。
独特品质,源自天然
新会陈皮的独特品质,与其产地和品种密切相关。新会区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加上选用当地优质茶枝柑,共同塑造出新会陈皮“甘、香、醇”的特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新会陈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味甘辛”,这不仅是对其外观的描述,更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肯定。
与其他产地的陈皮相比,新会陈皮在大小、颜色、厚度和质地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例如,四会青皮蜜橘和南丰蜜橘体型较小,而蕉柑和椪柑则相对较大;新会陈皮的果皮厚度适中,质地疏松,而橙类和蕉柑的果皮则较厚实。这些差异,都源于新会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品种优势。
千年传承的药用价值
新会陈皮的药用价值早已被古人发现并广泛应用。中医认为,新会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它不仅是治疗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的常用中药,更因其富含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展现出抗氧化、抗炎、降脂等多重健康效益。
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新会陈皮的科学价值。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如柠檬烯和芳樟醇,具有显著的止咳化痰效果;黄酮类物质则展现出强大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延缓衰老。这些活性成分在陈化过程中逐渐积累,使得新会陈皮的药用价值随时间增长而提升。
从“致富果”到产业标杆
新会陈皮不仅是中药材,更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已达230亿元,带动全区种植面积达14.3万亩,惠及7000多户种植户和1500多家商事主体。
近年来,新会区通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新会陈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包括药、食、茶、健和文旅、金融等在内的六大类35小类12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同时,通过举办陈皮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新会陈皮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守正创新,未来可期
面对未来,新会陈皮产业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新会陈皮正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同时,通过完善大数据溯源体系,新会陈皮的品牌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新会陈皮产业,为这一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可以预见,在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新会陈皮必将续写更多辉煌篇章,成为中华医药文化中一颗更加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