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阳春节非遗庆典,英歌舞燃爆全场!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02: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阳春节非遗庆典,英歌舞燃爆全场!

“到揭阳,看英歌,过大年!”这句响亮的口号,道出了揭阳春节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作为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英歌舞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更是在近年来频频“出圈”,成为展现岭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01

英歌舞:300年历史积淀的文化瑰宝

英歌舞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由山东大鼓子秧歌等戏曲演化而来;一说是在明末清初民间为反抗压迫而创编用于习武;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祭祀、请神、娱乐时起烘托作用而编创。但无论起源如何,英歌舞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深扎根于潮汕地区的文化土壤中。

英歌舞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表演内容常常由《水浒传》等文学名著改编而来。表演时,演员们手持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配以锣鼓、螺号节奏,变换队形。最引人注目的是演员们的服饰和脸谱,这些脸谱大多依据梁山泊英雄好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进行描绘。例如,“鼓上蚤”时迁的脸谱会凸显蛇的元素,“黑旋风”李逵则以黑色为主色调,“霹雳火”秦明的脸谱则绘有火的元素。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英歌舞被誉为“中华战舞”,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2

打破传统,薪火相传

然而,任何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英歌舞也曾面临传承困境。过去,英歌舞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旧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观念正在被打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英歌(普宁英歌)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是推动英歌舞传承创新的关键人物。他不仅在南山小学开设第二课堂,将英歌舞纳入兴趣活动必选内容,还打破了传统的招生限制,不分男女,不分内外,广纳新徒。在他的努力下,普宁南山英歌传承基地首批就吸引了300多名青少年报名学习。如今,不仅有成年“时迁”,还有6岁的“小时迁”同台演出,展现了英歌舞传承的勃勃生机。

03

创新发展,走向世界

在传承的同时,英歌舞也在不断创新。从最初的广场舞,到登上各种大型表演舞台,英歌舞的表演形式和内容都在与时俱进。例如,在服饰方面,有的队伍选择长款华丽的服装,有的则选择短打衣以展现动作的利落。在动作编排上,也更加注重观赏性和艺术性,但又不失传统韵味。

更值得一提的是,英歌舞正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2025年春节,揭阳将推出首个“非遗版”春节,以英歌舞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将通过创新形式吸引国内外游客。同时,揭阳还积极利用数字化互动体验等方式推广传统文化,如开发“藏宝地图”游戏,设计多条以春节为主题的旅游线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发布虚拟“藏宝点”,引导游客实地探索传统村落、古街巷弄,参观春节期间特有的民俗活动。

04

展望未来:让“中华战舞”舞动世界

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英歌舞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它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潮汕人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正如陈来发所说:“后继有人,才能发扬光大!”在一代又一代英歌人的不懈努力下,这门古老的艺术正以矫健的步伐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铿然前行,从广场走向舞台,从乡村舞向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魅力和风采。

2025年的揭阳春节,注定将是一场非遗文化的盛宴。以英歌舞为代表的揭阳非遗项目,将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姿态,展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华战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