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出生七宝贫苦家庭的他,英勇就义……丨追思情浓
1942年,出生七宝贫苦家庭的他,英勇就义……丨追思情浓
闵行是一个具有红色传统的地区,3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400多位出生于此或者在这里战斗过的烈士,闵行区烈士陵园共安葬188位革命烈士的忠骨,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战斗当中,栉风沐雨,血染沙场。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缅怀那些为国家、为人民而英勇献身的闵行英烈,他们用血肉书写的历史将永远被铭记。他们的故事,应当代代相传。
红色闵行,把英雄的故事讲给你听。“今日闵行”推出追思情浓系列报道,今天为您讲述的是——丁关兴的故事。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抗日战争时期各地农民自卫武装纷纷建立,奋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闵行籍七宝镇的丁关兴就是“农民自卫游击队”方面的杰出代表。
丁关兴出生于七宝汪家巷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冬,七宝镇豪爽侠义的杨国才发动乡民,自行组建抗日武装,被称为“杨毛部队”的“农民自卫游击队”。开始在杨家巷、沈家巷、杜家巷一带展开游击战,丁关兴当即投身其中。
丁关兴
1938年春,“杨毛部队”与顾复生领导的“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合并。6月,经中共江苏省委同意,在保持独立的原则下接受了国民党方面所加委的“淞沪民众抗敌自卫团第三支队”番号。丁关兴随之接受整编,担任分队长,在青浦、松江、上海三县相邻地区抗击日伪军,组织农民进行抗捐抗粮斗争。
1938年冬,丁关兴带领部队包围了吴家巷日伪军,里应外合,一举取得胜利,缴获了一批武器和粮食。此战在青浦、松江、上海三县产生重大影响。1939年3月,为贯彻“灰色隐蔽”的战略方针,部队改称“第三战区淞沪游击纵队第三支队”。1940年10月,第三支队改称“江南抗日义勇军淞沪游击队”,丁关兴担任第三分队队长。
江南抗日义勇军
1942年1月,因叛徒出卖引来日伪军,丁关兴身负重伤被俘。1942年2月2日,丁关兴英勇就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今天让我们记住他,来自闵行的烈士——丁关兴。
本文原文来自话匣子、区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