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市东城法院教你如何应对“被辞职”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52: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市东城法院教你如何应对“被辞职”

“被辞职”是职场中常见的现象,即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手段迫使劳动者“主动”辞职,以规避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揭示了这种不诚信行为,并为职场人提供了维权指南。

01

案例回放:配合公司写辞职报告,却遭违法解聘

2022年3月,陈某入职某公司担任连锁发展专家,双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在试用期临近结束时,因项目款延迟到账,公司要求陈某按照模板书写《延长试用期申请》和《辞职报告》。陈某照做后,项目款如期到账并达到了转正考核条件。然而,在提交转正申请后,公司却以之前提交的辞职报告为由,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

陈某认为这是典型的“被辞职”案例,遂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仲裁委支持了陈某的请求,但公司不服并起诉至法院。最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认定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判决支付赔偿金36000元。

02

法律解读:辞职报告并非万能钥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用人单位会利用这一条款,诱导或强迫劳动者提交辞职报告,以达到“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目的。

但是,法律也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1.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03

维权建议:如何应对“被辞职”

  1. 保留证据:如本案中的微信聊天记录、邮件往来、工作成果等,证明辞职报告并非出于个人真实意愿。

  2. 及时沟通:如果发现公司有诱导辞职的迹象,应及时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工作意愿。

  3. 专业咨询: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合法途径: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不要轻易放弃。

04

结语:诚信为本,公道人心

职场中,诚信是双方合作的基础。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员工;劳动者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被不正当手段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职场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