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智能手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初,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已达1.7亿,占网民总数的15.6%。然而,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
虽然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对新鲜事物保持较高敏感性,但因工作需要(如保安打卡)、与子女视频联系、宽带入户普及等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已把老年机替换为智能手机,并慢慢养成了上网习惯。据统计,我国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2.8亿人。也就是说,我国54.6%的老年人已接触网络。然而,在老年网民中,51%的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15.7%的老年人超过6小时,超过10万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10小时。调研发现,未使用手机上网的老年人,主要是文盲、高龄长期病患等群体。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困难
尽管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但他们仍然面临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包括:
操作复杂性:智能手机的功能繁多,对于不熟悉技术的老年人来说,学习和使用这些功能可能非常困难。例如,63岁的北京市民王运芳在使用打车软件时就遇到了困难,因为看不懂手机地图上的定位,导致无法顺利乘车。
视力和听力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的视力和听力会下降,这使得他们难以看清屏幕上的小字或听清语音提示。虽然一些APP已经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如放大字体和图标,但这些改进仍然不够完善。
信息安全问题:老年人可能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例如,一些老年人可能会被诱导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恶意软件,从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
过度使用问题:由于缺乏其他娱乐活动或社交机会,一些老年人可能会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导致视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健康问题。据统计,51%的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15.7%的老年人超过6小时,超过10万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10小时。
适老化改造的进展与不足
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智能手机,许多企业和组织已经开始进行适老化改造。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已完成1735家网站和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这些改造包括简化界面、放大字体、增加语音助手等功能,使得老年人能够更方便地使用智能手机。
然而,这些改造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一些适老化设计过于简单,仅仅停留在放大字体和图标的层面,而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此外,许多APP的适老化改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进。
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智能手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简化操作界面:APP开发者应该设计更加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和步骤,使老年人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和使用所需的功能。
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可以开发专门的“长辈模式”或“关怀模式”,提供大字体、高对比度的显示效果,以及语音控制等辅助功能。
加强安全教育:通过社区活动、电视节目等形式,向老年人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增加线下服务:虽然线上服务越来越普及,但线下服务仍然不可或缺。对于一些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提供便捷的线下服务渠道是非常必要的。
鼓励家庭陪伴:家庭成员应该多花时间陪伴老年人,帮助他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度使用。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