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藏戏面具与墨西哥面具舞的跨界碰撞:一场跨越文化的艺术对话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20: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藏戏面具与墨西哥面具舞的跨界碰撞:一场跨越文化的艺术对话

藏戏面具与墨西哥面具舞,这两种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却都选择了面具这一元素来丰富自身的表现力。近日,一场特别的艺术展览展示了藏戏面具与墨西哥面具舞的跨界碰撞,让人们感受到跨越文化的面具之美。

01

藏戏面具:高原上的艺术瑰宝

藏戏作为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戏剧,是一门集歌舞、表演、说唱、文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戏中面具的运用是其独特之处,不同的面具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和性格。

在拉萨达孜区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院里,西洛和徒弟们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正在制作西藏传统面具。面具制作工序繁杂,制作一个面具包括雕刻、分层、风干、喷漆等十几道工序,需要10多天才能完成。徒弟们各司其职,西洛紧盯徒弟们的一举一动,不时上手帮忙,力求每一张面具都能完美出品。

20世纪90年代,西洛就跟随师父在西藏各地制作藏戏面具。一开始,他认为面具制作只是一门糊口的手艺。但其实面具在藏戏表演中十分重要,演员表演藏戏时无需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整体上看,藏戏分为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在同一台藏戏中,又会出现红、白、蓝、黑、黄等不同颜色的面具,代表不同身份。

2012年,在政府的扶持下,西洛创办了拉萨市达孜区雪乡扎西岗传统手工艺合作社,主要制作和销售藏戏面具。两年后,由于西洛制作的面具技术出众,造型精美,他在2014年被认定为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的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西洛制作的面具广泛运用于藏戏表演中。“面具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合作社的大部分订单来自西藏的各大藏戏团。”西洛说。不仅如此,合作社制作的面具也多次为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藏历新年晚会提供道具支持。

近年来,合作社不断吸纳当地群众学习面具制作技艺,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艺术创作要不忘初心,合作社在盈利,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商人。我是一名工匠,我会把这项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直到我年纪大了教不了为止。”西洛说。

02

墨西哥面具舞:古老文化的现代演绎

墨西哥的面具舞也是一种具有浓郁当地特色的传统舞蹈。舞蹈中的面具制作精美,色彩鲜艳,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墨西哥面具舞中的“老者之舞”是墨西哥米却肯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起源于普列佩查原住民文化,据说发展自墨西哥独立之前人们向心目中的神明祈求丰收的仪式。在木屐的声响与装饰草帽的彩色丝带互相映衬之下,每当老者之舞上演,米却肯州帕茨夸罗的广场便化身为一座承载古老记忆的舞台。

面具制作在墨西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各式各样的面具用于各种舞蹈和庆典。舞者表演“老者之舞”时往往配戴着略显夸张的面具,面具通常带有皱纹、胡须和微笑的表情,借以塑造一种看似滑稽、幽默却充满智慧的形象。除了老人面具,舞者表演时还会穿着传统的普列佩查民族服饰,包括刺绣彩色披肩、白色农民风格的长衫和编织草帽,整体造型鲜艳、喜庆。舞蹈表演时舞者会模仿老人的步态,以滑稽的方式弯腰驼背,手持拐杖或木棍,摇摇晃晃地迈步,同时做出灵活的跳跃和旋转动作,展现一种出人意料的活力与生命力。

03

跨越文化的艺术对话

中国与墨西哥相隔万里,藏戏和面具舞这两种传统表演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却不约而同地将面具作为丰富演出艺术表现的媒介,成为各自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

藏戏面具注重色彩和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的颜色和造型来区分角色身份,强调宗教和神话元素;而墨西哥面具舞则更注重面具的夸张性和表现力,通过滑稽的造型和生动的表演来传达文化内涵。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两者都体现了人类对艺术表达的共同追求。

04

未来展望:文化互鉴与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藏戏面具与墨西哥面具舞的跨界碰撞,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也为两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不同文明在相互借鉴中共同进步,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注入新的活力。

这场跨越文化的艺术对话,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艺术无国界,文化共通融。无论是藏戏面具还是墨西哥面具舞,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各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通过这样的交流与碰撞,我们不仅能欣赏到艺术之美,更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