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烤食品(面米制品)工艺配方设计原则与框架
焙烤食品(面米制品)工艺配方设计原则与框架
随着食品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工艺配方的编制已经成为各类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科学的配方不仅能保证产品的性能,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本文将就工艺配方的编制设计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配方概述
食品工艺配方是指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将各种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方案。在编制配方时,应充分考虑原材料的性质、用量、混合方式等因素,及配方工艺、技术流程、色香味美等系统综合因素以确保最终产品的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二、原材料选择
原材料的选择是焙烤食品工艺配方编制的关键环节。在选择原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其食品安全、绿色康健、营养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成本等因素,同时应优先考虑绿色、环保的原材料。另外,为了保证产品的性能,选择稳定的品控原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工艺流程设计
食品工艺流程设计是工艺配方编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流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材料的预处理、混合、反应等环节,同时应优化各环节的操作参数,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应考虑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以实现绿色生产。
四、工艺参数确定
食品工艺参数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生产效率。在确定工艺参数时,应进行充分的试验和验证,以找出最优的参数组合。同时,应密切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
五、工艺设备选择
工艺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选择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其性能、稳定性、操作性及维护性等方面,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为了降低成本和实现绿色生产,还应优先选择能效高、环保的设备。
六、质量控制与检测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食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抽检或全检,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同时,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进行追溯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通过严格的食品质量控制和检测,可以确保产品的品质性能和质量满足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其市场消费者受众体细分群体品质品味品格的品牌价值。
七、食品配方设计要素
食品配方设计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包括食材、配方、工艺、技术、标准流程、标准体系、标准程序、标准配方、标准工艺、标准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配方工艺、标准品控等因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品质。
八、食品配方设计的具体内容
食品配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骨架设计:主体骨架设计主要是主体原料的选择和配置,形成食品最初的档次和形态。这是食品配方设计的基础,对整个配方的设计起着导向作用。主体原料能够根据各种食品的类别和要求,赋予产品基础架构的主要成分,体现食品的性质和功用。配方设计就是把主体原料和各种辅料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多组分的体系,其中每一个组分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调色设计:调色设计是食品配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食品调色中,食品的着色、保色、发色、褪色是食品加工者重点研究内容。视频中的色泽是鉴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感官指标。食品色泽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食品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配用的色素。通过调色,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先用适当的色素加于食品中,从而获得色泽令人满意的食品。
调香设计:调香设计是食品配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各种食品的风味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香味是食品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的香味物质组成,各种香味的发生与食品中存在的挥发性物质的某些基因有密切关系。食品中的香气有:果香、肉香、焙烤香、乳香、清香和甜香等。食品添加剂工业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新的食品添加剂已经为人们提供更新、更美味的食品,远远超过天然食品的风味。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适当的香精、香料,以改善和增强食品的香气和香味。
调味设计:调味设计是配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食品中的味是判断食品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也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食品中的味是判断食品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从广义上讲,味觉是从看到食品到食品从口腔进入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系列感觉。各种食品都有其特殊的味道。味道包括基本味与辅助味。基本味有甜味、酸味、咸味、苦味、鲜味;辅助味有涩味、辣味、碱味和金属味等。有人将辣味也作为基本味。食品中加入一定的调味剂,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性,使食品更加可口,增进食欲,而且有些调味剂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调味剂主要有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咸味剂和苦味剂等。其中苦味剂应用很少,咸味剂(一般使用食盐)我国并不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前三种的调味剂使用较多。食品的调味,就是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原料和调味品的科学配制,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人们喜欢的滋味,就叫调味。通过科学的配制,将产品独特的滋味微妙地表现出来,以满足人们的口味和爱好。
品质改良设计:品质改良设计是在主体骨架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改变食品的质构。品质改良剂的名称是10年前的“历史遗留”叫法,随着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原来国标GB 2760-86上的这一栏已分成面粉处理剂、水分保持剂两大类,品质改良剂中还有些品种划入增稠剂等类食品添加剂的范围。品质改良设计就是通过多类食品添加剂的复配作用,赋予食品一定形态和质构,满足食品加工工艺性能和品质要求。
防腐保鲜设计:食品配方设计在经过主体骨架设计、品质改良设计、色香味设计之后,整个产品就形成了,色、香、味、形都有了。但是,这样的产品可能保质期短,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还需要进行保质设计——防腐保鲜设计。食品在物理、生物化学和有害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可失去固有的色、香、味、形而腐烂变质,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因素、通常将蛋白质的变质称为腐败,碳水化合物的变质称之为发酵,脂类的变质称之为酸败。前两种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防腐和保鲜是两个有区别而又互相关联的概念。防腐是针对有害微生物的,保鲜是针对食品本身品质。
功能性设计:功能性设计是在食品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附加的特定功能,成为功能性食品。按其科技含量分量,第一代产品主要是强化食品,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称为保健食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高。人们在能够吃饱以后,便要求吃得好。要吃得好,首先必须使食品有营养。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向食物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某些天然食物成分的食品添加剂,用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称为食品营养强化。一般食品通常只具有提供营养、感官享受等基础功用。在此基础上,经特殊的设计、加工,含有与人体防御、人体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和抗衰老等有关的生理功能因子(或称功效成分、有效成分),因而能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国际上称为“功能食品”或“保健食品”。
优化产品配方、改良配方技术、升级技术工艺:通过优化产品配方、改良配方技术、升级技术工艺,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九、面团品类与技术配方
按照面团品类,可以设计优化技术配方、制定工艺技术标准、匹配改良升级风味(口味)。常见的面团品类包括:
- 发酵面团
- 水调面团
- 米粉面团
- 油酥面团
- 油条面团
- 油炸面团
- 蛋糕面团
- 杂粮面团
- 保健面团
- 速冻面团
总结
本文从引言、配方概述、原材料选择、工艺流程设计、工艺参数确定、工艺设备选择、质量控制与检测等方面对工艺配方的编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一个科学的配方不仅能保证产品的性能,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制定出最优的工艺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