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战略下的新质生产力:从智慧农业到数字治理
数字乡村战略下的新质生产力:从智慧农业到数字治理
2024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为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系统性指导。这一战略的实施,正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新技术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的杨家窑村,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改变这个曾经的“经济穷村”。通过引入智能设备,杨家窑村实现了奶牛养殖和牛奶加工的智能化管理,手机和网络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的销售方式。这种“数字+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优化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带动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智慧农业领域,技术创新正在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中葡壹号团队针对葡萄种植的痛点,开发了集信息感知、处理和智能作业于一体的智慧管理方案。新疆疆天航空则利用AI多模态识别技术和卫星遥感影像,实现了作物精细分类与空间分布识别,为农业决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网商银行的“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为破解农民融资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作物生长周期数据,结合土地确权信息,为农户提供纯线上信用贷款。目前,这一系统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累计帮助178万种植大户获得融资支持,有效解决了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创新机制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在乡村治理方面,数字化平台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村振民联网数字平台”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实现了涉农数据的互通共享。该平台不仅优化了乡村治理效率,还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全面支持。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多个地区成功复制推广。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则通过创新数字供应链增信平台,整合政务、金融、产业等多维度数据,构建农村信用数据底图。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为山东省“三农”领域提供担保贷款1900亿元,节省融资成本140亿元,为破解农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数字乡村建设的未来展望
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农村经济正在实现转型升级。未来,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数字乡村建设将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正如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所指出的,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主体紧密配合、上下联动。我们期待,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数字乡村建设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