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佳旅游乡村”十八洞村,遇见“诗和远方”!
在“最佳旅游乡村”十八洞村,遇见“诗和远方”!
不久前,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十八洞村成功入选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这个地处大山之中的小村庄,究竟有何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气象记者的脚步,一起探寻这个“诗和远方”的理想之地。
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十八洞村。供图:冯卫
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是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苗族古村落。这里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村内地形以山林、峡谷、溶洞为主,红墙黑瓦的村落点缀其中,格外别致。
焕然一新的十八洞村。拍摄:刘玥
十八洞村风光秀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辖区内古树密布,鸟语花香,高山峡谷遥相呼应。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浓郁的苗家风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前来游玩。
美丽的十八洞村。供图:冯卫
花垣县气象局局长冯卫介绍,十八洞村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雨量1374.4毫米,森林覆盖率达87%,空气质量好,从气候上来说非常适宜旅游。遇到小雨天气,村庄四周的群山之中会有云雾升腾,神秘的苗寨坐落其中,如世外桃源一般静谧美好。
被云雾笼罩的十八洞村。图源:花垣县人民政府网
这里属高山溶岩地区,当地盛传,古夜郎国打败仗后,翻山越岭来到湘西深山老林,发现了一个能容纳几万人的大溶洞,且洞内有十八叉溶洞,洞洞相连,于是便定居下来,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十八洞村因此得名。
神秘的溶洞。图源:花垣县人民政府网
如传说所言,十八溶洞洞洞相连,洞内景观奇特,神态各异,巧夺天工。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十八洞村依托独特的原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旅游助力乡村脱贫之路,形成苗绣、旅游、特色种植等产业体系。
基地里认真工作的绣娘。拍摄:刘玥
十八洞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里,绣娘们正在忙碌。他们可以在基地上班,农忙时也可以选择在家里刺绣,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各种精致的非遗苗绣产品。拍摄:刘玥
在十八洞村主题邮局,游客们可以小憩片刻,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寄一张明信片,分享十八洞村的美丽风景、动人故事,还能购买村里地道的苗家腊肉、蜂蜜、苗绣等农特产品,直接邮寄回家。
十八洞村主题邮局。拍摄:刘玥
包括苗绣在内,十八洞村保存着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苗族赶秋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赶秋”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苗话叫做“赶场秋”,通常定在每年的秋分。除了祭祀祖先之外,也为了祷念神农取谷种的伟业。
热闹的秋场。供图:冯卫
人们在这一天穿戴苗家传统服饰,欢聚一堂,击鼓而歌,欢庆丰收、讴歌美好生活。赶秋中还有苗歌对唱、“八人秋”、舞龙舞狮、苗族传统舞蹈等众多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可谓是“人满秋场,喜满秋场”。
赶秋节现场。供图:冯卫
十八洞村解说员、苗家姑娘王琴介绍,每年4至5月、7至8月是村里的旅游旺季。最忙的时候每个讲解员一天要接待五个团,有很多喜欢旅拍的游客自驾过来拍云海景观,还有赶秋节、吉客节等盛大的民俗节日,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吉客节现场。供图:冯卫
“吉客”在苗语里是“感恩、感谢、吉祥如意”之意。吉客节是一个起于民间、顺应民意的“感恩之节”。在这一天,当地多个民族齐聚十八洞村,用飘舞的彩旗和欢腾的鼓乐,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根据十八洞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花垣县气象局不断创新丰富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在2024年中国·十八洞山地越野挑战赛和 “吉客节”十八洞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中,花垣县气象局全程提供气象服务保障,为十八洞村文旅发展贡献气象力量。
花垣县气象局在2024年中国·十八洞山地越野挑战赛现场开展气象服务。供图:冯卫
如今的十八洞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猕猴桃、养殖业、苗绣、山泉水、乡村旅游五大产业如火如荼。
十八洞山泉水。拍摄:刘玥
村里农家乐、民宿开了起来,游客前来游玩、研学时都会在此驻足。店家都是本地人,下厨炒几个当地小菜,烟火气十足。坐下来品一品地道的苗家味道,尝一尝店家自酿的米酒,谈笑间可回味良久。
村民也会采摘山货,制作特色美食、土特产来售卖,让外地朋友在一睹美景的同时,一饱口福。
村民在山里打的板栗。拍摄:刘玥
在十八洞村,一幅崭新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织就。在历经沧桑巨变之后,满溢在幸福村落里的笑容,成为“最佳旅游乡村”的最美注脚。
聊起新生活,笑逐颜开的王琴与石大姐。拍摄:刘玥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