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古至今的拜年方式,你了解多少?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27: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古至今的拜年方式,你了解多少?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的农历新年,至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节日流传至今,春节假期和家人团圆,依旧是每个中国人翘首盼望的事情。那么关于传统春节的拜年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拜年的起源

自古以来,大年初一早上才开门互相拜访以恭贺新春,拜年的习俗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向长辈叩岁的,叫拜年;另一种是平辈之间的相互道贺,称为贺年。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亲族之间便会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祝贺。而社交性质的拜年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宋代,上层社会就有用名帖互相拜年的习俗。遣仆人带名帖去拜年,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幅”两字。

直至明代,通过“拜年帖”拜年的方式才渐渐进入市井生活。可见当时贺卡起到了联络感情和互相拜年的作用,既方便又实用。

古人的“拜年帖”上通常都会写些什么呢?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用镌刻御书“普天同庆”的拜年帖作为赐赏,恭贺佳节。普通的文人墨客通常是在纸片上绘制一些象征吉祥的花卉、人物等图案,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送给亲友,以此贺岁。

到了清代,帖子上不但要署名,还要用印,而且有了专门盛放“拜年帖”的拜匣。它是一种用料名贵的木盒,上面雕刻花纹,甚至还装饰着金银等物。

慢慢,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连年谊,以敦乡情。”大家欢聚一堂,拱手相拜,亦有志同道合的同僚上司,登门拜年,你来我往,把盏品茗,倾心交谈,吟诗作对。

现代的拜年方式

到了现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同事亲友之间更多选择用聊天软件进行问候拜年,现成的模版进行互相转发,渐渐的让“拜年”失去了年味。而且,转来转去没有了心意。

现代社会拜年方式多种多样,人们选择自由灵活,大家拜年方式可以选择电话、短信、QQ、微博祝福、朋友圈、视频聊天等方式。

不管选择哪一种,传统的拜年礼仪分三种:

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俗称“吉拜”;

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春节拜年的礼仪,可千万别搞错了。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