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石油新能源布局:机遇与挑战并存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44: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石油新能源布局: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石油三大公司(中国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推进,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中国石油三大公司的新能源布局、面临的挑战以及国际经验借鉴三个方面,对中国石油的新能源转型进行深入分析。

01

中国石油三大公司的新能源布局

02

中国石油(CNPC):风光发电快速推进

中国石油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呈现出迅猛态势。2024年,中国石油在多个新能源项目上取得重要突破。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13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成为塔里木油田首个百万千瓦级整装光伏项目。该项目安装了270万块光伏板,预计每年可提供21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将为中国石油在当地的独山子石化塔里木120万吨二期乙烯项目提供绿电支持。

塔里木油田已累计建成5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光伏总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位居中国石油前列。自2022年开始布局集中式光伏项目以来,塔里木油田的绿电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生产绿电2.3亿千瓦时,2024年更是跃升至12.6亿千瓦时,呈现出“三年三个台阶”的快速发展态势。

2024年是中国石油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年,中国石油最大水面光伏发电项目——冀东油田分布式自发自用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同时,中国石油单体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也正式建成。这些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新能源赛道上火力全开。

从数据来看,中国石油的新能源业务发展速度惊人。2022年新增装机120万千瓦,较2021年翻了近6倍;2023年新增装机更是达到365万千瓦。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风光发电量达21.7亿千瓦时,对外供电9.5亿千瓦时,分别是上一年同期的2.5倍和4.5倍。

中国石油还提出了明确的新能源发展战略。2021年,公司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清洁替代,第二步实现战略接替,第三步完成绿色转型。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新能源与油、气三分天下,到2050年新能源产能达到其国内能源总产量的50%以上。

03

中石化: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

中石化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2024年1月,中石化万帮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中石化与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其中中石化持股70%,万帮数字能源持股30%。此次合作不仅增加了充电桩建设数量,还致力于打造国内化工行业首家智慧能源微电网,并探索虚拟电厂的发展路径。

万帮数字能源旗下的“星星充电”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运营的头部企业。通过此次合资,江苏石油将资产、品牌优势与万帮数字能源的设备、运营、客户资源相结合,以较低成本扩大充电网络。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万帮与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打造国内化工行业首家智慧能源微电网。此外,江苏石油还与省内发电头部央企合作,推进一批光、储、充、放(V2G)一体化电能项目落地实施。

近年来,江苏石油稳步推进站内充电资源和闲置场地开发,全力拓展外部优质场地资源,不断加大充电终端网络的自建自营力度。2023年9月,江苏石油已成为中国石化首家充换电量超亿度的企业。

从整体布局来看,中石化在新能源业务的布局已拓宽到充换电、氢能、光伏等多个领域。除了乘用车充电,中石化还针对商用车充电和换电进行布局,并在重点线路全力打造氢能走廊。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石化已拥有超过6000座充电站。除了国内市场,中石化还在新加坡、泰国等地布局充电业务,完成了2023年—2030年在国内乃至进军东南亚的整体布局和总体规划,并提出要在2030年赶上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步伐。

04

中海油:聚焦“一带一路”和海上风电

中海油的新能源布局则更多地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海上风电领域。在尼日利亚、乌干达、加蓬等国家,中海油通过油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推动当地能源发展。2014年4月,中国首个深水大气田荔湾3-1气田投产,标志着中海油在深海油气开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24年3月,“海洋石油720”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经”设备,顺利完成在印度尼西亚的深水勘探地震采集作业,展现了中国海油在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

中海油的海外业务已遍布20个国家和地区,本地员工占比超过70%。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中海油在对外合作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在非作业者合作项目中,中海油的勘探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成功提出“圭亚那之下再找圭亚那”的勘探战略,赢得了合作伙伴的认可。

在贸易方面,中海油的全球能源贸易量已突破1.2亿元,国际贸易真正进入快车道。通过销售链条的延伸,中海油不仅带动了下游炼化、民营企业“走出去”,还为国内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拓展了更多空间。

05

中国石油新能源布局面临的挑战

尽管中国石油三大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新能源发电收益下滑的问题。虽然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长,但下游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多家大型发电企业出现增量不增利的情况,一些光伏发电项目的收益水平甚至跌破了企业对投资收益率的最低要求。

造成收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上网电价下降。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扩大,度电成本降低,我国逐步将新能源发电从全额保障性消纳调整为保障性消纳和市场化消纳并行。在市场化条件下,发电企业不再享受稳定上网电价,部分省份交易电价持续下降,一些地区电力现货市场甚至出现负电价。二是电量消纳能力不足。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但电力系统消纳能力未能及时跟上,导致弃风、弃光现象频发,电站发电小时数下滑。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发展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技术,增强电网对新能源波动的适应能力。同时,还需要稳妥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支持新能源项目与用户开展直接交易,鼓励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帮助新能源企业锁定预期收益。

06

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的经验借鉴

国际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石油借鉴。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2023年国际石油公司用于能源转型的投资为268亿美元,占全年行业资本投资总额的6.5%,较2022年下降了17%。这表明国际石油公司正在采取更为务实稳健的转型策略。

国际石油公司的转型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

  1. 聚焦高回报业务:道达尔能源、bp、雪佛龙等公司都强调在保持传统油气业务盈利能力的同时,稳步推进能源转型。例如,道达尔能源提出“平衡能源转型战略”,bp则强调以更低的排放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2. 注重发挥天然气的过渡作用:许多公司认为天然气是现阶段唯一能兼顾使用经济性、供给可靠性和低碳清洁性的化石能源,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务实开展转型探索:壳牌、Equinor等公司在CCUS、氢能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但同时也注重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例如,壳牌计划到2030年将低碳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贡献的现金流提升至30亿美元,Equinor则计划将二氧化碳总封存目标提高到每年5000万吨。
  4. 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尽管短期调整转型步伐,但多家公司仍坚持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例如,bp虽然调整了2030年的碳减排目标,但明确表示转型战略不会改变。
07

展望:中国石油的新能源未来

面对新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石油三大公司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1. 技术创新:继续加大新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如中国石油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突破,以及中海油在深海勘探技术方面的创新。

  2. 商业模式创新:借鉴中石化在充电基础设施和智慧能源微电网方面的经验,探索更多元化的新能源商业模式。

  3.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其在能源转型中的先进经验。

  4. 政策支持:积极与政府沟通,推动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争取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5. 人才培养:加强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中国石油的新能源转型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技术进步、政策完善和市场成熟,中国石油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