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华虎文化》:一部全面展现虎文化与保护现状的力作
《漫谈中华虎文化》:一部全面展现虎文化与保护现状的力作
2023年12月,由陈存云编著的《漫谈中华虎文化》一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8万字,包含266幅图片,分为五个编目:图腾崇拜、民俗文化、虎史杂谈、贸易成殇、虎啸亚洲。该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虎文化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次对中华虎文化的全面梳理和深刻思考。
作者与创作背景
陈存云,广东湛江人,1962年出生,先后在桂、粤两地的工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作为一位属虎的人,他对虎怀有天然的亲切感情。这种感情源于他对虎文化的长期关注和研究,得益于长期订阅科普杂志如《大自然》等所积累的知识涵养,以及经常性的动物园实地考察所激发的创作灵感。早在十多年前,陈存云就开始在工作之余进行关于虎文化题材的创作。经过多年的积累,他终于在2023年12月完成了这部《漫谈中华虎文化》,希望为虎的保护和虎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籍内容概览
《漫谈中华虎文化》是一部系统介绍虎文化的著作,全书分为五个编目,每个编目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虎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第一编“图腾崇拜”展示了历史文物,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对虎的图腾崇拜和文化信仰,以及这种崇拜的残遗线索。从新石器时代的虎图腾崇拜到历代帝王将相以虎喻人的传统,虎的形象始终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紧密相连。
第二编“民俗文化”列举了日常社会生活中具体的虎文化事例,强调虎文化的渗透性和广泛性。无论是虎头帽、虎头鞋等传统工艺品,还是各地流传的虎文化习俗,都体现了虎文化在民间的深远影响。
第三编“虎史杂谈”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虎患以及人虎冲突导致虎濒危灭绝的历史经纬。这部分内容揭示了虎文化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第四编“贸易成殇”聚焦于贸易对虎濒临灭绝的责任,介绍了当前虎保护的相关政策和举措。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关注虎的生存现状。
最后的附编“虎啸亚洲”介绍了全球虎的种类数量、栖息地分布、生态习性等基础信息,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虎知识。
虎文化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虎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传统的虎文化符号如虎头帽、虎头鞋等依然在部分地区流传,寄托着人们对吉祥和平安的美好祝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些传统习俗是否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面对这种两难境地,我们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比如,设计师们可以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既符合当代审美又不失文化底蕴的新产品。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推广和传播虎文化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虎的保护现状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2022年7月发布的《中国老虎现状初步调查报告》,我国境内共有约7100多只老虎,包括东北虎、(高山)孟加拉虎、华南虎、印支虎4个亚种。其中,约7043只被圈养,仅有约100只生活在野外,占总数量的1.4%。
在野生虎中,东北虎数量最多,约70只,主要分布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印支虎约14-20只,分布在云南南部。孟加拉虎约8-10只,主要在西藏墨脱地区。而野生华南虎则在野外已经灭绝,仅存259只人工饲养种群。
这一数据表明,尽管我国在虎的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野生虎的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漫谈中华虎文化》一书的出版,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虎文化的窗口,更为虎的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结评价
《漫谈中华虎文化》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著作。它不仅系统地梳理了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民俗事例,更关注到虎的保护现状和未来前景。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民俗事例和生态数据,该书生动展现了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虎保护的关注。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是一扇了解虎文化的窗口;对于学术界来说,它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而对于关心虎保护的人来说,这本书更是一份呼吁和行动指南。正如作者陈存云所说,希望通过这本书“激发人们保护虎的意识,弘扬传承虎文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
目前,该书已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各大网商,以及中山大学出版社天猫官方旗舰店、中山大学学人书店等渠道发行。对于任何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野生动物保护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