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屋体验:小心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鬼屋体验:小心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当时也就待了几分钟时间,但里面又逼仄又恐怖,让人心里感觉非常漫长,一分钟好像一年那么久。” 近半年过去了,吴华(化名)依然为带女儿进“鬼屋”后悔不已。这位9岁的小女孩在经历了一次以“尸体”“病院”为主题的“鬼屋”后,连续做了好几天噩梦,至今还怕黑、怕独处。
随着沉浸式娱乐的兴起,“鬼屋”“密室逃脱”等项目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热门选择。然而,这些充满惊悚元素的娱乐项目,是否真的适合未成年人?近期,多位家长反映孩子在体验“鬼屋”后出现严重心理阴影,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
行业蓬勃发展,监管尚存漏洞
近年来,以“鬼屋”为代表的沉浸式娱乐产业在中国发展迅猛。据《2024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沉浸体验项目数量已达32,024个,创造了近92.8万个就业岗位。预计2024年,中国沉浸产业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400亿元大关。
然而,在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却未能完全跟上。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设置适龄提示,并禁止未成年人在非节假日进入。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在北京崇文门搜秀商场的一家“长藤鬼校”密室逃脱店,记者看到三个约9岁的孩子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刚刚体验完一个“蛊”主题的密室。店员表示,如果孩子年龄稍大一些(12岁左右),即使没有成年人陪同也可以进店游玩。
恐怖体验,可能造成深远影响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过度惊悚的体验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娟从脑科学角度分析指出,未成年人如果过早接触血腥暴力、恐怖场景,会对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大脑杏仁核在未发育完全时接受恐怖刺激,可能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此外,这还可能损害未成年人的情绪调节能力,影响其社交和行为发展。
家长需谨慎,选择要明智
面对琳琅满目的娱乐项目,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做出合适的选择?
首先,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恐怖程度。许多商家虽然标注了适龄提示,但实际内容可能远超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范围。其次,家长应该陪伴孩子一起体验,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引导。最后,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不适反应,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孩子都不适合接触这类项目。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好、有强烈探索欲的青少年,在成年人的陪同和引导下,适度体验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成长经历。但关键在于“适度”和“引导”。
呼吁行业规范,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其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一方面,行业从业者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切实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另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理性看待这类娱乐项目。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不能一味迎合孩子的兴趣而忽视潜在风险。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毕竟,孩子的心理健康远比一次刺激的娱乐体验重要得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